美文网首页
那些“丁克家庭”想重新生孩子,结果再也生不出了……

那些“丁克家庭”想重新生孩子,结果再也生不出了……

作者: 多克特林 | 来源:发表于2018-04-02 18:02 被阅读0次

    来源 / 多克特林(ID:gh_6abdcca402f9)

    前段时间有新闻报道,说中国的“二胎政策”已经失效了,根本没有激发出人们的生育需求。 

    持以这类“不生论”的写手作者们,最喜欢列举的证据是:现在“丁克”的年轻夫妻越来越多了。

    “生孩子严重影响我生活质量,消耗我生活成本,我为什么要生?” 

    “生个孩子,三年五年都恢复不了身材,啥好看衣服都不能穿,我为什么要生?” 

    “生个孩子,剖一刀要几千,上幼儿园要几万,上学校要几十万,养到大要几百万……有这么多钱我干吗不用来逍遥快活周游世界?” 

    整个网络舆论,似乎都在塑造一种错觉:现代人根本没有生育需求生育冲动,想用“二胎政策”激励生育,缓解人口老龄化危机?好像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1

    可是我在医院看到的并不是这样。 

    我看到的是,30岁的人不想生,40岁的人想生生不出。 

    是的,可能有很多年轻人是懒得生了,可还有更多的中年人卯足了劲要添丁求子。 

    绝婚绝育是相当一批90后们的新时髦,可一大批70后、80头却偏偏又削尖脑袋挤进了生育大军之中。 

    他们是在跟时间赛跑,在生育功能即将拉上闸门的尴尬年龄段,趁着自己的精子卵子还剩仅存的活性,殚精竭虑地谋划自己的二胎。

    有些讽刺的是,还有很多年轻时笃定了“要丁克到底”的夫妻们,到了40岁这个关口,居然重新加入了备孕行列。  

    为什么那些口口声声“不要被孩子羁绊,要追求多元化精彩人生”的人们,要否定自己年轻时候的选择,回到“养儿育女”这种庸俗的套路之中?  

    2

    刚刚年满40的李俪(化名)最近总是在妇产科东奔西跑,求子心切的她已经进入了“病急乱投医”状态。 

    “25岁的时候,我得过一次宫外孕,当时手术把一侧输卵管给切了——当时我想着,反正我也不需要孩子,切了就切了呗。谁知这竟是我后悔一生的事。”

    “说来也可笑,我现在竟然是‘求子’最为积极、最为迫切的人。由于只剩下一侧输卵管,加上我年龄也比较大了,医生说我怀孕的机会很有限……雪上加霜的是,我丈夫的精子活性也不好,他也在接受相应的治疗。” 

    来到我的诊室,说起这些的时候,李俪非常沮丧。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到了四十岁左右的年纪,我就突然很想当妈妈了——难道是因为看见闺蜜们的小孩个个都上初中了,她们聊的那些育儿话题我一句也插不上嘴的缘故?” 

    “你很郁闷的,当你说要跟闺蜜去旅游,逛街、喝咖啡的时候,人家总是以一句‘带小孩’为由马上回绝你——好不容易聚到一块了,结果她们在聊奶粉和童装质量,小孩报了哪些辅导班期末考试排名第几……呵呵,没有孩子,感觉你都被逐出社交圈了。” 

    “我以前每年至少都会安排一次欧洲游,还会参加一些潜水、冲浪、酒会之类的活动,生活过得很充实……可这些年越来越少,一方面是工作原因,另一方面我觉得自己未老先衰了,没这么多精力玩了。更重要的是,一起玩的人少了。” 

    “毕竟,我体验过这么多刺激的生活,可我偏偏却错过了‘妈妈’这个大多数女人都体验过的角色,我现在才觉得是个很大的遗憾。” 

    “可是我现在还能不能当妈呢?只能听天由命了——其实我试管婴儿也试了几次,没成功;中药也吃过,没啥效果,要知道现在这么难生,我当年还丁什么克呀。” 

    3

    同样遭遇的还有张秀秀(化名)。她是遭遇了亲人离世之后,才突然放弃了“丁克”念头的。 

    “我至今还记得,我妈妈在ICU躺着,全身插满管子的情景——她走之前的那个晚上,手一直在病床上探来探去,好像要抓住什么……我赶紧把手递过去,突然感觉到一阵透心的冰凉,妈妈那只干枯的手早就没有什么温度了。” 

    “我在想,有一天,我的生命也到了终末期,会有一只温暖的手伸到床边吗?我希望那只手是我的儿女的,而不是某个陌生的陪护人员的” 

    从那以后,43岁的张秀秀,就开始了急火攻心的备孕之旅——可是,和所有中年备孕女性所面临的困难一样,衰老的卵巢功能、迁延不愈的妇科慢性炎症等等,一次次中断她的育儿之梦。 

    据“人民网”报道,我国不孕不育发病率占育龄人群10%至12%。女方原因占50%,男方原因占30%。

    而医学上的“高龄产妇”指的是年龄在35岁以上的产妇,或受孕时34岁以上的产妇。 一般来讲,高龄产妇容易发生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而“唐氏筛查”有异常的孕妇,也是高龄者(35岁以上)居多。 

    也就是说,“生不出”和“生不好”两座大山,同时困扰着中年女性。 

    同时男性和女性也存在着生育上的年龄差,很多男性60岁时精子活性还很强,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却只在25~30岁,35岁以后直线下降,44岁以后87%的妇女无生育能力。 

    据我多年在妇科的行医经验,即使丁克倾向再怎么强烈的男人,到了40岁这个关口,也会父爱泛滥迫切想要孩子。而40岁左右的女人卵巢功能已经衰退。这样的生育年龄差,让很多女性在家庭中处于被动地位,甚至发生家庭悲剧。 

    可是,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出于对“自由”、对“高质量生活”的向往,直到35岁也常常没有什么积极的生育冲动。 

    随着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增长,生育心态渐渐重占上风,生育能力、生育质量却直线下坠——“30岁的人不想生,40岁的人想生生不出。”这种反差和倒置,导致了很多的家庭悲剧。 

    4

    所以,我经常对年轻人说:不要随随便便说自己“丁克”。 

    是的,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有权、有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只要自己不啃老、不欠债,不危害社会,旁人无从说三道四。 

    没有人有资格在“是否生”这个问题上,对你进行道德绑架、亲情绑架、血缘绑架,宣教那些“伦理纲常”、“无后为大”的老掉牙道理。 

    但站在利弊分析和功利权衡的角度,我不得不提醒一句: 

    你在年轻时候所做的决定,很多时候是不能逆转不能调头的,其影响(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是会贯穿到你的中年的。而且,这些决定所带来的后果,往往是不可撤销的。 

    尤其是生育,这更是个需要三思而后行的问题。一旦选择了“生”或“不生”,就往往没有回头路和后悔药。 

    比如,有些年轻人根本没有做好当父母的准备(包括经济和心态),生出的小孩,是再也不能从肚子里塞回去的;

    又比如,有些自称“丁克”的夫妻坚持“不生”十几年,然后自己的精子卵子也在这十几年,生育活力每况愈下,等到后悔了,重新想生的时候,却为时已晚。

    他们心理上后悔了,可生理上却彻彻底底地把自己的“丁”给“克”了。 

    还有很多因为年轻时的幼稚行为(如多次堕胎、染上性病、长期服用避孕药等),导致受孕几率降低、流产率增高的病例——据报道称,中国每年共有1300万次人流手术。我在临床诊治不孕不育时,也经常看到很多女孩子的子宫壁薄如蝉翼,很明显这都是多次“人流”的后果——这些后遗症,既影响着未来的受孕,也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难道真的是业报?年轻时种下的因,年长的时候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些悲剧,真是需要引以为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丁克家庭”想重新生孩子,结果再也生不出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smx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