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寻找真实的教育丨2020-01-10

寻找真实的教育丨2020-01-10

作者: 大方说 | 来源:发表于2020-01-10 23:39 被阅读0次

    一、一个讲座:做点灯人

    19日下午听了付辉教授的讲座《论学校德育的生命逻辑》,反思学校德育现状,确实当前学校德育存在诸多的问题:把德育“知识化”“去个性化”,以“控制”“教训”为价值取向,极少顾及学生的生命属性与生命发展价值。在这个讲座中我获取了以下信息:

    ①    学校德育目的最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和完满,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人。

    ②    学校德育应从“教师独白”走向“师生生命的对话”。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当前学校德育要构建“生命对话型”教学文化。

    ③    学校德育评价应从“分数至上”走向“成长至上”。好的学校德育离不开好的评价,应该树立起基于学生生命成长需要的德育评价体观,构建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德育评价体系。

    ④    学校德育制度应从“抑制生命”走向“激发生命活力”。学校德育制度应该是为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而服务的,而不是对学生生命的规训、摧残和抑制。学生自我道德反思对学生道德成长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⑤    用生命去透视学校德育,其根本用意在于:透过德育现象,揭示德育的生命属性和内在生命逻辑,满足人的生命成长需要,促进人的生命健康发展。

    这些信息我琢磨了很久,想要把它消化,可以一直嚼不烂、吸收不了。直到前一阵听到一场演讲,里面有一句话:

    教育本来的意思,就不是教材、不是课堂,而是人点亮人。教育不见得是我们教给别人什么,而是我们有机会点亮他。

    我突然觉得“教育就是人点亮人,人点燃人”这一句话似乎可以给这场讲座做个总结。

    因为我想起了我的初二班主任跟我的一次谈话……“上中学了,母亲为了更好地照顾我,要求到中学工作。那时教职工都住校,同年级教职工子女有五个。那时学校每次考试都会排名,前40名都会张榜表杨,我一般是在红榜的中后段,这样不好不坏的成绩一直延续到初中二年级下学期。那时期中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差点就不能上榜了。”“班主任刘老师找我谈心,他说:当你的母亲每次走过红榜前,看到别的教职工子女的名字都在前面,你有没有想过她的感受?你能不能让他也看到你的名字出现在红榜的前面,然后可以自豪地接受其他教职工的赞美?还有初三会分尖子班和普通班,如果你考不上尖子班,学校也可以照顾教职工子女让你进,但是名不正言不顺。”

      “老师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内心最脆弱的那根弦,接下来的半个学期,我发奋苦读,终于在期末考试时年级第六名的成绩升上初三。”

    现在回想起来,这是一次“师生生命的对话”,是刘老师点亮我的一次谈话,他教我的书本知识我想不起有什么了,但那次对话铭记在心,我想,这就是教育,是当我走出校门后把其他一切都忘了后留下的那点东西。

    我们经常比喻:黑板是一块黑土地,粉笔是犁耙,老师就是那个辛勤耕耘的人,把汗水播撒在知识的土地上,希望学生能收获累累硕果。

    我想说,这只是从教知识的层面出发,教给学生知识。我更希望每位老师在另一块土地上耕耘,那就是“心田”。

    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田”却很大很大。

    教师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播种耕耘的职业,这职业应该是神圣的,我们以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片心田,种植的繁花似锦,硕果累累。



    二、一所学校:做真实的教育

    有一所学校,大家都很向往,因为她更贴近生活:学生可以拿墙当画板,可以喂兔子鸽子鸭子和山羊,可以收集陶罐摆成园艺展览……

    学校到处都是学生用陶罐摆成的园艺。我们看到的景象,不是一次摆布结果,是历经多年的以陶为主题的活动的积累。

    这所学校给我的思考是:要坚持去做好一件事情。学校的发展是一个寻找文化的过程,文化的形成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坚持做好一件事就是在不断寻找的路上不断积累,从而留下真实的、看得见的教育印记。

    上次我跟家玉委员汇报我的些许学习感想,谈到这个学校,刘委员给了我很多点拨,我想在我学校从下学期开始围绕“鲁班”主题开展一项可持续可积累的活动,让我们的文化也留下更多真实的印记。



    三、一本书:要理解中国教育,也要改变中国教育

    我不原谅!

            ——钟道然

    可以原谅,但要改正!

            ——易中天

    不原谅谁?中国教育。

    谁要改正?中国教育。

    昨晚看了王教授推荐的一本书——钟道然写的《我不原谅》,作者是一个90后,内容是对中国教育的批评和反思。写书时钟道然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大三学生,名牌大学,成绩优秀,家长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以自己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读书经历为素材,对中国教育现状进行了控诉、批判和反思。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1.中国学生的画像(1)绝对服从的小学(2)被缚与抗争的中学(3)精神死亡的大学;2.“人才”制造业(1)标准化制造(2)生产线上的老师家长和学校(3)合格产品;3.理想教育(1)做最好的自己(2)这才叫学习呢(3)什么学生的权利,人的权利而已;4.“反对”中国教育(1)中国教育是怎么拧巴的(2)中国教育真的有问题没办法吗(3)反对灌输。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看到作者写的太真实了,但是很多观点不符合我们的实际,从我们的现状来看,我不赞成他的很多观点,他说不能原谅,我想说:应该理解,必须改正!

    但是我非常赞同他的一个观点:找到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田友谊教授讲座时分析当前教育的问题——“目中无人”,当时我想到身边一些现象,确实是,学校最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地方,却在很多时候没有真正的把学生当“人”,比如把学生当“鸭子”使劲的“填”,把学生当“木偶”统一的“牵”,把学生当“树苗”使劲的“剪”……

    我想,教育是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邂逅,老师则是邂逅一群又一群的活泼有趣的灵魂。

    他们不是要被制造成“流水线上”的“标准产品”,而是需要你去引导他们找到自己,并做最好的自己。

    当前教育的最大问题,我认为除了大家都知道的比如考评机制等,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很多教育工作者已经接受了这套教育模式,无法从自己开始做出改变。

    诚然,靠一己之力,是无法改变现实的大环境。王一凡教授引用的一句话说的很好:

    改变你所能改变的,适应你所不能改变的。

            ——佚名

    比如要分数的大环境我们无法改变,所以我们也要保证分数的取得。

    但是我们可以从自己开始,做一些可以改变的事情。

    比如做一些教学方式的改变为课堂添彩增效,

    比如带学生上一堂有趣的体育课,

    比如和学生一起种一池漂亮的花儿,

    比如给学生一个会心的微笑,

    比如在讲台上放一盆绿萝,

    比如和学生一起制作很多灯笼挂着树上,

    ……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爱她。

          一一罗曼罗兰

    我想说: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如果在认清教育的现状后,也依然爱它,并从自己改变开始,让它一点点变更好,我们的教育也将会有另一番新景象。


    2020年1月10日写于蓉江河畔

    寻找真实的教育丨2020-01-10 寻找真实的教育丨2020-01-10 寻找真实的教育丨2020-01-10 寻找真实的教育丨2020-01-10 寻找真实的教育丨2020-01-10 寻找真实的教育丨2020-01-10 寻找真实的教育丨2020-01-10 寻找真实的教育丨2020-01-10 寻找真实的教育丨2020-01-10 寻找真实的教育丨2020-01-10 寻找真实的教育丨2020-01-1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找真实的教育丨2020-01-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som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