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方法论漫谈之四:决策和执行都有难点

方法论漫谈之四:决策和执行都有难点

作者: 战神中又侠 | 来源:发表于2017-03-10 23:03 被阅读0次

    ——大事vs小事——

    很多朋友对我说,你说的这些,都是讲的是大事,都是为领导服务的,对不对?

    战神中又侠看来,这位朋友,首先,恭喜你!

    你真的是学进去了!

    那么,方法论是不是只能解决大事,只能为领导服务呢?

    依战神中又侠的体会,肯定不是的。

    方法论,是人的一种思想,看问题的态度。好比系统思想,就是你在看待任何问题,不管是国事还是家事,不管是做事还是做人,不管是自己决策还是帮人出主意,都需要遵循一定的思维方式。

    如果看问题不一样,那你就不能算作一个很理性的人。假如没有把学习的东西固化到思想里面,就不能做到知行合一。

    比如SAST方法论,就可以统一一下自己和家人对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

    比如CSH方法论,就可以让做决策时,让自己多考虑到哪些不同的人的需求和感受;

    比如Hall方法论,就可以让自己对一个复杂事情抽丝剥茧,从小事积累,最终实现你那个小目标

    ……

    所以说,

    做大事小事,必以方法论为指导;

    任简单复杂,须有系统观可论之。

    ——整合集体智慧——

    这几节,其实都是针对“德先生”(民主)的问题而言。

    运用前面提到的方法论里,可以解决谁改说了算(把哪些人请进来),以及如何统一观念的问题。不过需要明确的是,每一种方法论,都是一个完整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本身是不可以拼在一起的,只不过战神中又侠突出了每个方法论的特异之处,以及应用场合罢了。

    但是,还是经常会遇到这种问题,一是专家意见由于立场不同会无法统一;二是问题太过复杂,逐一谈话,以及开大会的方式都不适宜。

    下面具体讲一下原因。

    战神中又侠先解释第一个问题:专家立场会导致基本假设不能统一。很多事情,从不同的角度,或者叫评价指标不同,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论。比如A家有一个孩子长得帅但是没有钱,另外B家孩子不帅但很有钱。我们两个家长一起商量定一个招录标准,A家长肯定坚持帅作为唯一标准,B家长肯定坚持钱作为唯一标准。哪个标准正确呢?谁也无法说服对方,或者本身并无标准。

    科学没有国界,专家却有立场。

    那么,会不会出现A、B家长探讨时候坚持反面的标准呢?作为有理性的人来说,是不可能的。所以说,立场往往会导致基本假设,或者观点往往不统一。

    第二个问题:问题太过复杂,采用逐一谈话,往往无法激发头脑,达不到专家之间相互激发的效果;采用召开大会,往往由于专家大小不同,位势不同,容易形成一言堂,或者激烈争吵的现象,总之就是效果不好。

    那怎么办呢?

    对此,又一位牛人出现了,他就是组织控制论创始人及生存系统模型的发明者斯塔福德·比尔。

    他发明了一种民主决策的方法论——团组协整方法论。

    先说这个方法是很牛13的,专门就有公司,负责做这种会议的组织工作,发了财。

    咱们说这个斯塔福德·比尔,太麻烦了,就叫他德福吧。这个德福啊,他感觉,之所以不民主,一个是由于人们之间不太平等,或者人们不知道别人,尤其是思维对立的人到底是什么想法,这就需要新方法解决包括这些问题的很多问题。

    怎么解决呢?作为一个理论的创始人,自然思维跳跃性是极强的。他发现了一个东西,那就是——

    不错,这是一个20面体。

    20面体,有12个顶点,30条边,20个面。

    利用这个东西,德福发明了新的解决民主问题的方法途径。

    那就是:

    30条边,代表30个人;

    12个顶点,代表12个议题;

    每个人有两个顶点,分别作为成员参加2个议题的讨论。

    开会怎么开呢,就让同顶点的5个人作为成员,以及对面顶点对着的5个人作为评论员(不是共对面顶点的那5个),以及非这两类人员的5个人做观察员,这样每组有15个人;同时两组在开会。

    由这个20面体的特性,成员是支持议题观点的,可以进行充分讨论,时间比如40分钟;评论员是持反对态度的,讨论期间不让说话,但在最后10分钟可以发言;观察员是不让发言的。这样,持有相反观点的人的意见会纳入讨论人的思考,讨论的情况会在网络里蔓延和激荡,形成回声反馈,有利于更大范围的统一。

    是不是很高大上!

    是不是很有效率!

    是不是很有效果!

    推广吧,朋友们。

    有位朋友说了,我想推广,但是还不是很明白,会议怎么组织。

    这就涉及组织方法了。

    一是在人员上,就是30个人参加,一个不能多,也一个不能少。

    二是在时间上,就是5天。

    三是进程上。第一天,召集人员;说明背景;提出议题或观点;把议题相近的归类,最终形成12类议题;话题竞拍,每个议题5个人;通过议题划分,越贴近的议题距离越近,否则越远,确定30个人在边的位置。

    第2-4天,开会。一个是12个议题,同时开2组;每组集合3-5次,每次30-50分钟;由会议组织者组织,有记录。

    第5天,充分融合,做出结论。

    后来,由于太过严格,又出现了3.5天24-30人的版本,以及12人2-3天的缩微版。

    怎么样,只要有需求,这个方式还是非常有效的。

    ——决定容易执行难——

    采用上节的方法论,无疑在解决复杂问题、多种人员、不同思想、矛盾立场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但是还有很多问题,并不是决策难,真正难的是执行。

    再好的初衷,往往由于一个微小的漏洞,就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响和后果。

    比如说,公司的一项新制度,往往执行的最好的就是制度下达的第二天。过了第二天以后,人们就会想尽办法来“找窍门”,钻制度的空子。

    所以说,好的决策,不光是决策重要,还在于所有人都乐于执行。

    所么样乐于执行呢?

    最简单的讲,让他参与到决策中,他就更容易知行合一,更容易填补漏洞而非钻漏洞。

    你也这么想?!

    天,你简直是天才。这就是下面谈到的方法论——交互式规划(IP、挨批)。

    挨批挨批,再不执行就挨批啦,哈哈。

    挨批的核心思想,就是相关利益人员,尤其是执行人员都要参与到规划的执行中。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还不能到一个高大上的方法论层次。

    那就是

    规划的目标生成上,还有过人之处。

    如果生成目标呢,挨批采用的是“互动主义”。

    互动主义,就是采用一种新的思路来化解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比如你朋友向你借钱买车,解决问题的思路,就是想办法不借给他,或者想办法找钱借给他;而化解问题的思路,就是让他感觉这个车根本不需要买,或者可以根本不用借钱来付出一个人情。借钱这个问题,化解掉了,没有了,不好吗。

    具体来说:

    挨批进行的步骤主要包括5个部分:

    一是表述问题。说明问题的系统分析、障碍分析、发展预测等等。

    二是目的计划。根据理想确定短期和长期目标,明确使命,详细描述表现和性质,确定系统实现途径等。

    三是手段计划。产生政策和建议,细化手段和途径。

    四是资源计划。明确各种资源,以及获取途径。

    五是实施与控制设计。对谁何时做什么事,在哪里,怎样做等做出描述。

    你想想,让你参与了整个计划的制定过程,你能不努力实现它吗?!

    完美。

    ——后记——

    方法论,是一般方法。

    上面提到的方法论,往往只是沧海一粟,要想使用,仍需细细了解,不断思考。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世上本无方法论,思考和实践的多了就成了方法论。

    愿你们每个人都可以发明出属于你的方法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方法论漫谈之四:决策和执行都有难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soo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