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和好友一起到杭州良渚遗址公园附近游玩拍照,看到周围杨柳依依,桃花盛开,一片春光明媚,让我想起了故乡的春天。
自打外出上学后,就很少见到故乡的春天,到了参加工作,更是少之又少。然而,故乡的春天又有什么特别的呢?
我想,是那大多数人和我一样的,在心底里渐行渐远越来越模糊却又从来都不曾抹去的那段关于故乡的回忆。是那无论现在身处何地,看到多少柳绿花红,草长莺飞,都不会被替代掉的思念。
当故乡被春天那万物复苏的景象所包围,总是有满树的梨花一夜开满了枝头,野草莓遍地生长,小孩们成群结队,从小草坡滚下,从山间小路奔下,大人们纷纷赶农时,雨后春笋破土而出,秧苗洒向田野。
有一年养了蚕,一天夜里春雷乍响,我急忙去床下把装有蚕卵的小纸盒打开,看到黑色的蚕仔已全部孵出,又是欣喜又是紧张。匆忙中叫醒了母亲去采桑叶,屋外却是随之雨点滴答,母子二人拿着手电,冒雨去邻居家外面采了些许桑叶,然后又仔细地把雨水烘干,放到纸盒里,才安心睡觉。
还记得一日晌午,大人们在山上挖笋,我独自一人在小河边看两只水牛洗澡,见水深两米多高,有一螃蟹在水底石头旁一动不动,想要捉回却无奈水太深只得盯着水底呆呆看了一下午。
下雨时,偶然间会看到爷爷披着斗笠戴着蓑衣在田里耕作,想着戴着那么重的蓑衣干活,还要冒着雨水混着田里的泥土浸透到腿里,远远望着的我,那刻是幸福的。
长大后,就很少见到故乡的春天了,偶尔看到朋友圈里发的家乡的春景,看到已经有人把高的春笋,又想起了父亲那句话:靠山吃山,人不能忘本。
或许是因为春天美好,却我们又常常回不去,很多诗人留下了经典的诗篇,五十多岁的王安石奉召回京,把船只停泊在瓜州,看到眼前的春意,勾起了乡愁,写下:“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们这一代,注定是游子,那回不去的故乡,有一片独特的春色在心头萦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