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原生家庭》第3节 父母的观念和规矩,是如何影响子女的

《原生家庭》第3节 父母的观念和规矩,是如何影响子女的

作者: 星空_8d78 | 来源:发表于2019-09-26 08:06 被阅读0次

    美国心理学家珍妮·艾里姆说过:“孩子身上存在的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方法,决定着家庭的整体氛围,塑造着孩子的思维与个性。

    认清父母以怎样的方式影响孩子的感受,支配孩子的行为,能够帮助身陷有毒家庭体系中的孩子,找到脱离父母控制的机会。

    无论是不称职的父母、过度操控子女的父母,还是虐待子女的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都出了问题,没有承担起为人父母应尽的责任。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父母——酗酒型父母,他们自己的生活一片混乱,也因此不能给子女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如果父母之中有一人酗酒,或者两人都酗酒,孩子往往会形成过度的责任感和救助父母的强烈需求,并且,他们也会长期受安全感的缺失和被压抑的愤怒所困扰。

    书中举到一个案例。

    格伦经营着一家制造公司,为了让酗酒的父亲过上正常生活,格伦把他安排到公司上班。然而,父亲对格伦的用心毫不领情,反而变本加厉,喝酒误事,让公司丢了不少生意。

    格伦想要解雇父亲,却又因此产生了强烈的负罪感,没法跟父亲开口。

    格伦个性怯懦,优柔寡断,公司里的人和他相处总感觉紧张不安。这是因为他始终认为,自己要对所有人的感受负责,就像幼年时为父母的感受负责一样。

    他无法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总是压抑着自己的情感,因此阴晴不定,爱发牢骚,很难相处。

    并且,让人意外的是,格伦选择的结婚对象,也是个酗酒者。

    作者指出,格伦的婚姻选择,是一种“强迫性重复”——对过去痛苦经历的重复。

    从幼年直到成年,格伦始终因为自己没能让父母的生活回归正常,而充满负罪感,因此,面对酗酒的妻子,他希望自己能够改变现实,以此来达到拯救她,也证明自己掌控能力的目的。

    酗酒者的子女,通常认为自己对父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一直试图在自己的生活中占据支配地位。童年时期所经历的无助和痛苦,始终是他们人生中的阴影,阻碍他们获得幸福。

    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生长的家庭是有问题的,那我们就很可能重复旧有的家庭模式,让有毒的家庭体系循环下去。

    因此,如果决意要打破这种循环,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家庭体系对我们的感受、生活方式和信仰的形成究竟有多大的影响。

    作者指出,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这个体系并非我们的父母所发明,而是从先辈那里继承的一整套逐渐累积而成的感受、观念和规矩。

    父母的观念会影响我们价值观的形成,也决定了家庭中必须遵守的规矩。

    第一, 观念的影响至关重要。

    家庭体系中的观念,尤其是那些决定亲子关系和子女行为方式的观念,对于一个人的人际关系、道德准则、职业选择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没有分辨能力的孩子,带着从父母那里学来的扭曲观念,走进了成年生活,往往需要面对世界观崩塌、无所适从的窘境。

    有毒父母的观念,一般分为两种:说出口的和未说出口的。

    首先,说出口的观念,通常以建议的形式出现,大多包含“应该”、“理应”这样的字眼。由于它们被明确地说出来,我们就能更好地审视、检查,也更容易抛弃它们。

    比如,父母认为离婚是错误的,那么继承了这种观念的女儿,可能会把自己束缚在一段失败的婚姻里。但是我们可以质疑既有的观念,女儿可以问自己“离婚有什么错”,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她可能会逐渐推翻父母的观念。

    其次,未说出口的观念,对我们的禁锢往往更大。这些观念在许多方面决定了我们对生活的理解,而我们又很难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比如,在一个家庭里,丈夫对待妻子的方式、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都可以反映出某种隐含的观念,在我们从父母身上学到的行为中,隐含观念是很重要的部分。

    书中举到一个案例。迈克成年以后,离开家去了另一个城市工作,并在那里恋爱结婚。然而,由于没有把父母置于生活的首位,他一直觉得自己是个不称职的儿子。

    虽然在成长过程中,迈克的父母从来没有和他这样说过,但他们以各种方式,灌输着这些观念——父母对子女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子女存在的唯一意义是取悦父母等。

    因此,无论父母提出多么不合理的要求,或者故意针对迈克的妻子,他也从来没有反抗过。

    这些观念束缚着迈克,差点毁了他的婚姻和生活。当他意识到问题,开始质疑并否定这些观念后,终于掌握了自己的生活。

    第二, 对父母规矩的盲目顺从,会破坏我们自己的生活。

    父母的规矩是他们观念的体现,也是实际制约孩子的条框,主要表现为“要做”与“不要做”。

    规矩也分说出口的和未说出口的两种。

    经常挂在嘴边的规矩,比较具体明确,例如,“不许和家长顶嘴”、“父母的要求必须达到”等,成年后子女有机会审视、质疑,甚至推翻它们。

    未说出口的规矩,往往以更加隐性又强大的方式,支配着子女的行动。比如,“不许过你自己的生活”、“必须永远需要我”等等。这些规矩隐含在父母的言语和行为中,限制着子女的独立和自由。

    为了不背叛家庭,即使父母对子女的期待和要求与他们对自己的期待和要求存在巨大差距,他们也会盲目顺从父母的规矩。

    当我们从家庭体系这一角度来审视有毒的父母——他们的观念、规矩,以及我们对于这些规矩的顺从时,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我们的自我破坏行为。我们更进一步地理解了父母那些有毒行为的成因,也会最终理解我们自身行为的原因。

    理解是改变的开始,会带来新的人生选择。但只是换个角度看问题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自由要靠我们改变自身的行为。

    父母的观念不仅决定了他们的规矩,也影响着我们的感受。

    许多人认为,我们的感受是我们对外界事物的反应,但事实上,所有的感受,甚至那些最强烈的恐惧、快乐或痛苦,都来自于我们的内心观念。

    而理解我们的观念和感受之间的关系,是停止自我毁灭行为的重要一步。

    比如,当我们告诉父亲,如果他继续酗酒,我们就不会再和他一起生活。他很生气,咒骂不休。于是我们觉得内疚。我们内心的这种内疚和自责的感觉,可能不仅是由父亲的行为导致的。

    或许,在我们的感受产生之前,内心原本存在的一些我们无法察觉的观念,比如“子女不应该和父母顶嘴”或“父亲是个病人,我应该照顾他”,就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正因为这些隐含的观念是错误的,我们才会觉得内疚、自责。

    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如何受到父母的影响,我们可以关注自己和父母相处时产生的消极感受,比如内疚、害怕、难过、愤怒等,这些感受会给我们带来麻烦,也会帮助我们意识到,自己如何受到内心潜在观念的影响。

    观念衍生出规矩,内心的感受令我们必须遵守这些规矩,于是就产生了行为。

    想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公式倒推回去,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感受,从而改变规矩。

    当我们意识到行为产生于观念和感受时,就会明白自己某些行为的原因。

    在和父母的关系中,我们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顺从型和对抗型。

    顺从型主要表现为,经常对父母隐瞒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凡事只要涉及父母,无论自己多么不情愿和痛苦,依然会咬着牙完成。

    对抗型则相反,表现为经常对着父母吼叫、诅咒,做些他们不喜欢的事,以此来显示他们控制不了我,或者偶尔大发脾气,表示与他们不再来往……

    顺从型行为是我们独立的阻碍,但对抗型行为也表明了我们和父母的纠缠关系——在对抗中,我们看似远离了父母,情绪却依然受到他们支配。对抗型行为并不是我们自由选择的结果,而是我们保护自己、证明自己独立的一种方式。

    这两种行为的表现形式相反,但性质是一样的。归根结底,我们依然没能从父母的控制中脱身。

    认识到父母的观念和规矩,如何支配我们的感受和行为,是我们找到问题根源、寻求解决之法的开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生家庭》第3节 父母的观念和规矩,是如何影响子女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srg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