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痛苦,谁改变 ——萨提亚
这个寒假和儿子相处的时间比较多,和他交流,发现孩子不愿意和我交流。我开始反省自己的问题。
首先从语言上观察自己
回家通常问话:
1.作业完成的怎么样了?
2.在家做什么了?
3.有没有听话?
每天都是老三样.很形式主义,没有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内心。
除了关心作业的完成情况,在家的表现,就没有其他的问候。
调整后:今天在家开心吗?都有什么收获呀?有没有去找同学玩?
咱们晚上有什么计划?通常一起看电影,共读一本书,一起玩一局游戏,一起去公园散步,让孩子计划晚上的家人相处活动。
作业也要完成,但是我不主动问了,我们自己做了一个计划板,孩子的工作完成进度,我的工作完成进度。
回家后只要看工作进度情况就可以,如果孩子没有做,我会这样问,今天有需要妈妈帮助的事情吗?让孩子主动讲出来自己的问题。这样他会主动和我讲遇到的问题,哪里不会。
这样做比以前回家就问完成进度情况好了很多。
以前总是希望他先做完作业再玩,现在换成,你什么时候可以和我去玩?孩子会尽量在出去玩之前把作业完成。
其次,花时间了解他喜欢什么歌,玩什么游戏,喜欢哪个明星。和他一起吐槽不喜欢的人。
慢慢的发现,孩子开始愿意和我交流。
当我自己改变的时候,孩子对待我的行为和态度也在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