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看了一个TED演讲,说的是原创思维的特质,也就是说有创造力的人有哪些特质。演讲者从自己的亲身经历说起:在7年前,有一个学生来找他投资他们的公司,他们想改变零售模式,做线上的销售。但是当他了解公司和学生的状况时发现,他们几个当时还只是实习生,他们半年后毕业,但是却找了别的工作,上线前一天他们的网站都还在修改中。他当然没有投资,目前那家公司价值10亿美元。我想绝大多数人可能都不会选择投资他们,毕竟他们这样的情况不是我们心目中原创者的形象。不知道大家心目中的原创者是什么形象,我心目中的原创者的形象:自信,果断,高效,精力旺盛。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来看高效,演讲者可以说是非常高效的人,他总是提前完成各项任务,他是一个提前者,这让他取得好的成绩。然而几年前他开始关注提前者的劣势,以及拖延者的优势。所以他在研究创造力的时候,在比较拖延者和提前完成者之间的差距。

从图中看出来,提前者和严重的拖延者都没有好的创造力,在中间状态的拖延者创造力最好。如何定义严重的拖延者呢?如果你每次都超过截止日期的话,耽误你正常工作学习的话,我把它称为严重的拖延者。如果你能在最后一刻完成,这还是算中间状态的拖延者。有些焦虑型的人,经常早早就把任务完成,我想演讲者大概就是这样的人。
为什么拖延者有更好的创造力呢? 自从我学了催眠后,每次遇到一个觉得不好完成的任务时就说,我都自我安慰先不着急动手,让潜意识运作起来,到后面就各种奇思妙想都出来了。
研究者也做过这样的实验,给三组人同样的任务,一组即刻动手做,第二组让他们了解任务后先玩会游戏,第三组还没来得及了解任务就拖延得最久,结果是第二组创造力最强。因为在这个期间,我们的思想大脑是开放的状态,因为我们内心其实还惦记着任务,大脑一直在运作,会产生很多发散性思维,所以有更多的点子冒出来。演讲者自己本人也体验过,他硬要把自己从提前者变成拖延者,这个过程对他也是煎熬,但到最后动手时,各种创意想法喷涌而出,远远超过平时的表现。
许多取得伟大成就的人都是拖延者,马丁.路德金的那个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其实在上台前他还在改稿,但上台时他就说了这么一句话,完全不在稿子上。提前完成者早早完成任务,就把思想封闭起来了,所以创意缺少些。 关于延迟,有些人说是拖延,有些人称在思考。
还有一点,对于原创者来说,并不意味着要全新的想法,也可能是更好的不同的想法就够了,就好像谷歌之前也有搜索引擎yahoo,facebook之前也有其他的Myspace,你在拖延的过程中,其实也在思考,可以吸取别人的经验做得更好,更有创意。所以调查发现,所谓的先动者优势其实是个假命题,原创者不需要是先动者,先动者失败率是47%,而改进者是8%。
另外一个调查发现,在公司用chrome和firefox浏览器的人比用IE或者saari的人表现更好,有更高的责任感。为什么呢? 因为ie或者safari是默认安装的浏览器,你要改变默认,就意味着你要挑战既定规则,要去尝试新的东西,这是一项优秀的品质呀,也是一个原创者具备的。
我们印象中的原创者可能很自信,其实他们也有怀疑和恐惧。但他们的怀疑不是自我怀疑,而是想法怀疑,自我怀疑会冻结你的思维,而想法怀疑激励你不断的创新、测试和实验。他们也害怕恐惧失败,但他们更害怕没有做什么,而不是害怕做了什么,这就促使他们可以一直去尝试。所以是有创意成功的人往往也是失败最多的人,他们勇于去经历失败,伟大的作曲家或者发明家并不是一开始就有伟大的作品,他们是尝试了很多,对于我们人尽皆知的比如巴赫,贝多芬,他们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就有部分称为传世之作,这就是多中选优吗,量多了,总归有些好的。而爱迪生发明电灯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想尽快成功,那就多尝试吧。
很多人都害怕自己愚蠢的想法被人取笑,其实原创者会有更多的笨的、愚蠢的想法,但是人们只会为他最终成功的想法叫好,谁关心他那么多愚蠢的想法呢?原创者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们敢于把那么多愚蠢的想说出来,去尝试出来。 所以,说到底还是多尝试。
原创者改变我们的世界。原创者不是提前者,他们可能拖延,他们也有很多愚蠢的点子,他们也疑惑和怀疑,也会害怕失败,这些正是他们的特质,最重要的伴随这些特质的是他们一直在尝试,一直在坚持。我们也可以成为原创者。
网友评论
不过,逻辑清晰,讲解很到位,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