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育儿
最滋养孩子的是妈妈,最能倒吸孩子能量的也是妈妈一

最滋养孩子的是妈妈,最能倒吸孩子能量的也是妈妈一

作者: 音小仙日日耕耘 | 来源:发表于2019-05-06 20:04 被阅读2次

孩子通过内化与抚育者的情感关系来成长的,所谓人格,就是孩子与抚肓者的各种情感关系内化到心里,形成以后的性格,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

最滋养孩子的是妈妈,最能倒吸孩子能量的也是妈妈。因为孩子的心灵是无限敞开的,妈妈的任何情绪孩子都会照单全收。妈妈怎么对待孩子,孩子就怎么看待自己。当妈妈心中有缺憾,有负能量,有需求,妈妈会无意识的吸取孩子的能量。

比如哺乳,哺乳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妈妈哺乳时会把情绪无意识传递给孩子,妈妈应保持觉知不应把负面情绪,应付,勉强传递给孩子。如果把哺乳变成一个工作,像交差感觉很烦,孩子会觉得自己不够重要,认为自己是多余的。

透过妈妈充满爱意的注视才能确认自己的存在,从妈妈脸上照见了自己,如果一次次错过婴儿要跟妈妈肢体眼神交流互动的渴望,孩子的玻璃心会碎的满地都是,孩子的存在感会碎成一堆无法粘合的碎片。 孩子可能会发展出一套自救方案,夸大自己的能力,骗自己不再需要乳房,厌倦乳房,他会把对妈妈的恨投射到伴侣身上,无法共情伴侣,自说自话,自导自演自己的人生。

一个人给予和接受爱的能力与有没有得到妈妈足够的滋养有很大关系。如果母婴亲密关系极差,孩子的人格发育会卡在共生期,他一生的诉求都是婴儿级别的,你我不分,没有界限。母婴依恋关系奠定孩子生命的底色。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一个人最核心的对于自我的认知,来源于最早期的母婴关系,即妈妈爱我,那么我就是好的,全世界都是爱我的。

假如在年幼时,孩子与母亲之间建立的客体关系中,孩子没有从母亲那里确认自己是被爱的,是足够好的,这份巨大的匮乏和对于自我的不确定感,就会蔓延到这个人的人生中,蔓延到他所有的关系里。

路上、地铁上处处可见痛斥孩子并不允许孩子哭的妈妈……

情绪是能量,如果没有表达出来,不会消失。压抑的情绪能量最后去了哪里呢?

累积在身体里。情绪一定会找一个出口;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压抑,情绪没有自然表达的模式下,有可能出现厌学,厌食,甚至是抑郁,多动,抽动,叛逆等行为来表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滋养孩子的是妈妈,最能倒吸孩子能量的也是妈妈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sxj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