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101+长歌当哭:你读过的书还记得多少?

0101+长歌当哭:你读过的书还记得多少?

作者: 长歌当哭l | 来源:发表于2020-03-09 22:36 被阅读0次

    大家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读过许多书,却在脑海里记不起内容,随着漫长时间的推移逐渐忘的一干二净。我对此就深有体会。

    从小我每周的零花钱都会被用作买一两本书,回家后埋在小房间里一个人读得昏天灰地。迄今为止,书架上的书已经摆放得满满当当的,每当有人造访,看到我的书架也就不免赞叹我读过这么多书。当然,他们有时也会顺口问上一句:思文,你读了这么多书,最喜欢那本书啊?

    我可能会想想最近读过的书,随口告诉对方一个书名便不了了之,假如心情尚好,说不定会再解释一句,这是我最喜欢的某某作家写的,这本书有振奋人心的力量之类。

    但如果对方来了兴趣,锲而不舍的追问:

    这本书主要谈了什么内容?
    你最喜欢书中的那一部分?
    这本书给你那些影响,在哪方面帮助了你?
    这本书的亮点在哪里?

    我可能就应付不过来,因为这些问题在我脑海里也没有清晰的思路,再认真回想看过的许多书中,我发现读书确实是件困难的事。

    毕竟人的记忆力有限,看完一本书后再记不清书里具体的内容也可以理解,但是,你读书时有没有随手在段落便写些随笔或者读书笔记呢?生活中许多一闪而现的灵感有没有用同样的方式记录下来呢?

    我想,也许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这样的片段:我以前读过这本书,但已经不记得具体的情节和内容了。

    我知道钱钟书先生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这对于他从事文学提供了很大的助力。撒贝宁大学时参加繁多的活动和节目,甚至占用了很多上课的时间,但是撒贝宁硬是靠着超强的记忆力背下所有的书而成绩优异。但这样的能力也并不完全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有技巧性的训练。

    再看我记忆力也不好,对于亲身经历或者所见印象会深刻些,但对于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读过的书影音,即使是看过很多遍也不免以往。

    这下我内心的危机感蹭蹭的涨上来,我让自己冷静下来想想,意识到一个悲痛的事实,我发现自己对于读过的书的掌握实在是少的可怜。

    像我“博览群书”而练就了一目十行阅读速度极快的,按照记忆衰减的图谱,不经时就把细节情节忘得一干二净的也就不奇怪了,严重点或许我读的时候太快都没有注意到。

    很久之前就认识到自己这个缺陷:对于整本书的内容我看完了却串不起来,稍稍晦涩难懂的知识我也来不及理解吸收,只匆匆囫囵吞枣的给咽下去,留下一个心结,最后也不了了之了。

    自己确实做不到牢记书中的内容,也没有能力完全理解透彻文章的主题和深意。既然如此,我不禁有些懊恼。明明读过了却一知半解,这不就跟没读过一样吗,这读的是哪门子的书呢?

    也时常有如下的困惑:

    虽然这是本好书,读的时候也每每让我心潮腾涌,但你要问我哪里让我产生了共振,我只能抱歉我也不清楚。
    看完书合拢上书本,闭上眼睛脑海里对于刚看过的内容简直忘得彻底。
    读过许多书,知道许多道理,却仍不知如何过好这一生,读过的书从不能在生活中派上用场。

    我们常常像这般烦恼迷茫着。到最后给自己一个安慰:书毕竟读完了,没能完全记住是无可厚非,但书中的精华内容还是会对我的生活潜移默化的产生影响的。

    因为我们很多人会这样找借口:看完一本书,只要记得1%或者2%的内容就足够了,真正用得上的内容,其实也就那么多。就像家里的医药箱,常用的也就哪几种药。

    所以剩下的99%内容,毕竟已经读过了,脑海里肯定留存了一点点印象,以后如果需要用,说不定可以想起来在哪见过。

    但是,我们都忘了,人这种动物,总是非常健忘,还死不承认,不承认也就算了,还喜欢找借口。比如猝不及防的被问到,昨天中午吃了什么菜,你肯定想半天都想不起来,这是我们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尚且如此,又有什么理由自信自己可以“理解书中的精髓”“潜移默化的对生活产生帮助呢?”

    况且,我们看书也不只是为了学习那1%或2%的内容吧,如果一本几十万字的书,看完只能记住1%或者2%的内容,那效率也太低了。花一本的钱,当然最好是希望能记住100%或者99%的内容,最起码也能对10%-30%左右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和别人讨论起来时,可以有足够侃侃而谈的谈资。

    读书的时候,我就会不自觉地想:“所谓‘理解精髓就好’只是个美好的愿望,那是机会主义者让自己更安全的理由。”而且,长期读书的人就算认真读过某本书,也会因为要继续接触很多书籍,最后连之前书的1%-2%都没有记住。

    只是这样走马观花的读过,就等于没有读过。如果只是用眼睛看过,而不记在脑子里,读再多的书又有什么用呢?又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是饱读之士呢?

    所以,现在在开始看一本书之前,就会告诉自己:“所谓理解精髓就好,真的只是个很美好的愿望,那是一个传说,当不了真。如果当了真,无非是在犯机会主义错误,为自己在找心安理得的借口罢了。

    高中时有一次家访让我印象深刻,班主任对我书架上满满当当的书称赞不已,随口提到朋友圈现在有本很热的书很好,问我觉得如何。

    我一听就来劲了,说那只是畅销书,哗众取宠其实在心理学专业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书。

    他听我这么说,也不由得好奇,那按你说,那本有关心理学的书算好书,它的独特之处在那里?

    我瞬间蒙圈了,脑海里看过的书名来回翻滚交迭,却愣是找不到一个最佳答案,让我能够撑起刚才的气势,滔滔不绝的展开一番精彩绝伦的演讲。

    然而当下如果有另一人在,抓把空气就能闻到尴尬的味道。

    我愣了两秒抬头看他的时候好像是在忍住憋笑,这回丢脸丢大发了,我再也不敢给自己立文学青年的人设了。

    这次经历给我实在称得上惨痛的教训,一通痛定思痛的反思之后,我回顾了自己读过的书确实数量不少,但我读书方法有偏颇。

    我采用的大多是略读,曾经还为自己惊人的读书速度沾沾自喜,殊不知错过了多少精华的内容。

    阅读的速度太快常常会导致大脑来不及做出思考,对于一些隐喻的内容我可能压根没有意识到,对于一些需要结合背景才能理解的深意也是视而不见。

    于是乎我知耻而后勇,为了确保我在以后的读书生活中,提高读书质量获取更多知识,我给自己制定了如下措施:

    第一:改善读书时心浮气躁一通快读的毛病,时刻提醒自己放慢速度,体会作者布局的意义,和一些美妙细致的描写,之前我常常把他们忽略掉,要求是深刻理解了这本书,因为书不能白读,这一本书可能是凝聚了作者数年甚至一生的心血,理应值得我多花些时间慢慢体会

    第二:看书前尽量先去了解一下文章的背景,重点,比如找一些好的书评读后感,先简单看看这本书讲的什么,再到我自己去读这本书的时候,自然更容易靠近这本书的本质

    第三:可以先略读这本书,并把第一次看到就觉得重要打动我的句子段落做个标注,按一周读一本书来说,周一周二略完全本,另外三个工作日和周六再分别细读完每天的任务,周日时间充裕,再读之前标注起来的部分,按照书的篇幅,每次的读书时间段可以稍作更改

    第四:多做读书笔记,重点是分门别类。可以结合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做好长期的知识管理,查找起来定然方便。

    所以,在读书前先学会如何去读书,不断养成好习惯,慢慢的我对于书中内容的记忆也定然会加强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101+长歌当哭:你读过的书还记得多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sxv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