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说:喜欢一座城市,是因为里面住着你喜欢的人。对我来说,这是我的家乡的本义。
-------1------
5岁的时候,家乡就是我的家
我的家在一所大学里,我从小生活在这个院子里,这里什么都有。
因为大学距离市中心有10多公里,在城市化的现在,这里也是三环边。“禁放烟花爆竹的时候,出了东大门就可以尽情地放了。
父亲经常说,当年第一次来这里报到的时候,没有赶上最后一班车,只好先坐其他车,然后开步走,四处都是庄稼地,一个人都没有,很吓人。
奶奶家在北京,姥姥家在大连,父母是在大学毕业后历经各种工作分配,来到这座对他们都是家乡以外的城市
上小学的时候,每年都会去奶奶家度个假期。奶奶家住在天坛公园前面,离有名的天桥百货商场仅一街之隔。在我的家乡八点半就熄灯的年代,天桥商场已经是晚上9点才关门。我最喜欢里面的电梯,可以上上下下地玩一整天。
搬到大学里的家的时候我5岁,已经记事了。全都是崭新的楼房,我兴奋地在楼道里跑来跑去,每间屋子都挤满了搬家的人。很快,我们一家三口就搬进了新房,那时是老格局,两室没厅一厨一卫,和另外的一家三口合住。大家都是同一间大学的同事,很容易相处。我也立刻和那家的孩子熟悉起来,一起疯玩,做各种游戏,开心无比。
一间屋里放了一张床后,又挤逼的放进了写字台、大衣柜、还有两口大箱子。地上基本没有玩的空间,我在床上学会了下跳棋,和父母亲一起玩飞行棋,打扑克,还在墙上画上靶子,用小手枪瞄准得不亦乐乎。
上学后更是开心。附近住的都是小同学,每天写完作业就聚集在小学的操场上。夏天,我们玩各种游戏:丢鞋、三进山城、跳皮筋、打口袋。直到天黑再依依不舍地回家;冬天,操场西侧是大坝,下过雪后就是天然的大滑梯。会特意换双“片儿鞋”,就是那种塑料鞋底的,来滑冰。也是一直到确黑确黑的时候才回家。
每次去北京,叔叔都例必学我说话:“这是啥?咋?”然后逗趣地笑:“一嘴苞米碴子味儿。”
奶奶家比较小,还没有厕所,只能去很远的公共厕所,很着急。
经常在一起玩的是姑家的妹妹,但是经常打架。
从小就听说,父亲是长子,奶奶一直想要个孙子,所以有了姐姐后,母亲30大几还要了我。但仍然是个女孩。所以奶奶一直不喜欢母亲,母亲也基本不去北京。
我不喜欢北京,我爱我的家
——2——
25岁的时候,我要离开家乡。
高考填志愿,那时还是先考后报。父亲和我,对着厚厚的册子和大大的表格,看了又看。可报的文科专业在沈阳并不多,父亲斩钉截铁地对我说:“除了沈阳,你只能去北京。考上北京,毕业后留在那里,我们退休了也可以和你一起在那里。”
我的成绩,终于还是没能去上北京。北京,变成了高不可攀的地方。
家乡,变成了等而其次的选择。
大学时候,终于有时间和精力来好好打量这座城市,
有悠久的文化,”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也是不得不看的风景。
民国研究的兴起,更是不能不看张氏帅府,曾经纵横天下,雄踞民国富人排行榜首位的张家父子,史上最有名小三的赵四的小青楼。
知道了,沈阳是东北的重镇,东北政治经济的中心。
研究生毕业那年,挤在招聘会里,心也郁闷无比。辽宁省的经济不够好,人多岗位少,我盯着的大学老师的岗位要求很高,硕士都是基本配置,还有英语、还有不宣于口的性别。
但是南方的许多城市都有招聘,并且对老师的要求都没有北方这么高,想到秀美的江南和大家嘴里高涨的经济情况,不由得动了心。还是父亲坚决的对我说,你要是想去就自己去吧,我们这么大年纪已经不能再去适应南方的气候啦。
于是一切成为定局,我不能抛开年迈的父母,去寻找我的生活,我的生活里是要有父母的。
------3--------
一段记忆,一生有你。
我在这里工作,结婚成家,一直到现在。其实我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这里,我这前半生都在这里度过,从最开始的不熟悉,到现在的如数家珍。
第一次从别的城市那里听到家乡,是10多年前去海南旅游。导游对我们说。你们都是对海南慕名而来,但是一定要有心理准备,这个时候北方是冰天雪地,而海南却是热情洋溢,来旅游就是为了感受这种差距。但是如果论起城市的规模,以及方便程度,你们就不要有太高的期望。这是不能比的。
现在的家乡,从城区面积、常住人口、行政等级、地铁运营里程、高级别火车站、使领馆数量、国际品牌入驻数量都已经令我非常满足。
在这里我能找到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品牌,熟悉的商场,熟悉的小吃; 夜半走在街上,也会觉得非常安全。出差回来,火车就要到达的时候,就会非常心安。
也到过不同的城市,享受过不同的美景。但是归家的一刻,才最是满足。
人到中年,终于了解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