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成长之路——焦虑症与我

成长之路——焦虑症与我

作者: lonelymap | 来源:发表于2018-03-26 18:45 被阅读0次

    先介绍一下自己,我是个女汉纸,坐标北京,今年29岁,2013年到现在6年的时间断断续续焦虑,到晚上有非常严重的惊恐症状,无法独处,17年三月份开始因工作原因压力骤增,焦虑症加重,期间去了几次急诊,各项指标都没有什么大问题,一度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个废物,差点严重抑郁,17年10月到18年3月份经过一系列自救行动,慢慢看到了走出来的曙光,故在此做一些反思和总结,以记录自己这段经历,也希望可以帮到更多的人。

    17年11月份开始到现在,是我长这么大以来心智成长最快的一段时间,这种成长很多都是认知方面的,有一种之前的时间都白活了的感觉。焦虑就是这样,如果你慢慢走出来,回头去看的时候,会觉得这一切的发生是一种馈赠,它会让你重新审视自己,学会关注自己的身体、内心和感受。

    认知的改变如下:

    1、痛苦和难受并不都是你的问题。

    意识到这点很重要,焦虑和抑郁的一部分根源与自己成长的家庭环境关系很大。拿我自己来说,我妈妈家族中有因抑郁症自杀的先例,因此本就属于易感人群,最主要的是出生后的家庭环境,我爷爷从十几岁开始与他的母亲相依为命,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但关系很差,所以爷爷脾气暴躁,控制欲很强,我的爸爸也不可避免的成长为了一个控制欲非常强,情绪管理能力很差的人,小学时期摔过我的魔方,在外面受欺负回家说后被父亲先暴力教训一顿,考试考不好回家没有好脸色,母亲又过于小心谨慎,杞人忧天,总是担心我和我妹妹各种安全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我很早就在父母面前放弃了表达,有什么心事从来都不愿意跟他们说,觉得说了也没什么用,反倒徒增他们的忧虑。我也变成了一个在他们面前的乖乖听话女,他们说一我从不说二,因此成人后对很多事情都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因为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完全没有自我可言。我还成为了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总是想被别人喜欢和接受,很多时候都会无原则无底线的接受对方的提议,和人一起吃饭的时候从来都是你点就行,我都可以,但其实我自己内心也是有想吃的和不想吃的,在工作中也是尽力避免冲突,惧怕撕逼,觉得撕逼了之后对方是不是会对我有看法,是不是会不喜欢我。

    我听话、不善言辞、冷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惧怕权威、怕别人不喜欢我......

    以前我总在想究竟是我哪里做错了什么,现在我知道了自己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无辜的,因为在没有经济能力之前,我无法选择外界的环境。但真正有了经济能力之后,以前的经历却已经让自己畏首畏尾,不敢去做自己。

    有了这些认识之后,对自己的内在攻击就会少很多,会更加的包容和接纳自己,不会一味地内疚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错了或者有问题才导致现在的局面。

    2、你不是一个人在难受。

    2013年那会我的焦虑刚开始发作,惊恐现象特别严重,总觉得自己得了什么绝症,三天两头跑医院检查,恨不能喝个水都咽不下去能把自己呛死的节奏,期间尝试过各种办法,针灸、写日记、喝中药等等,除了写日记有点帮助外其它方法都没什么效果,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去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师范类院校的心理学一般都还可以,但当时我遇到的那个老师是个半路出家的数学系老师,咨询期间我能感觉到实是不专业的,没有什么方法论,但是还是坚持去了四次,每两周一次,最后发现有一定的效果,因为在这个老师面前,我能把自己这么多年来压抑在心底深处的愤怒、委屈、难过都表达出来,其实我是很喜欢和人交流和表达的人,但却一直在压抑这方面的诉求。每次去说一个小时,哭一场就会好很多。

    后来在学期末结束咨询的会后这个老师给我推荐了两本书,一本是老外写的,名叫《学会接受你自己》,另一本是东方的《观呼吸》,其中第一本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认识到了,焦虑的状态是很普遍的,在你之前已经有很多人出现过和你一样的情况,并且积累出了很多可以用来实践并且成功的方法。自此之后,我的焦虑就慢慢减轻了。

    3、你的焦虑或者抑郁带给过你表面上的好处。

    你有没有想过,焦虑或者抑郁其实是带给过你一些收益的。从我的经历来说,第一次焦虑严重发作后带来的好处是男朋友不再跟我提分手的事,我焦虑难受要死的状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成为了要挟他要对我好的筹码(后来我在想,惊恐状态是否和我潜意识里不想分手有关,有点细思极恐)。第二次就是17年3月份开始的焦虑发生后,我在公司跟直属领导申请搬到了人少的一片区域,获得了一点点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

    所以你不想或者不能克服焦虑或者抑郁可能和你还想要获得这些收益有一定关系,但其实这样的收益完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你的问题。只有不断挖掘到最深层的原因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办法。

    比如,我之前对男朋友各种不满,觉得他不够爱我,不关心我,对我不好,其实后来发现,最核心的原因是我们两个人在对同一件事的认识上是完全不一样甚至相反的,也就是俗话说的三观不一致,如果不能求同存异,那两个人都会很痛苦,有这个认识的前提是我对自己有了充分的认知,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之后我就知道了,我们两个人相处,既然相爱,要避免双方痛苦就必须互相尊重并理解对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建议可以,但是不要相互judge,每个人都有权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再比如工作造成的焦虑,根源之一是自己将与父母的相处方式移情到了大领导身上,因为对于大领导做出的一些压迫、控制性的行为表现出了无比的厌恶,了解到这点之后,整个人都会平和许多。因为你会理解领导为什么这么做,也能理解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4、要有克服焦虑的意识和走出来的动力。

    一定要抱有能成功克服焦虑的信念和动力才行,否则会越陷越深。

    这里说的克服焦虑并不是说完全摆脱焦虑,其实焦虑的情绪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并且会伴随我们一生,我们不可能完全摆脱他,但是在焦虑发生的时候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他很重要。不要让焦虑本身让你变的更焦虑,在惊恐还未发生但有征兆时,给自己一些好的心理暗示,问问自己是不是在期待坏结果的发生,然后注意力往呼吸上转移,保持正常的呼吸。

    焦虑让你这么难受,你是否会有愤怒的感觉?为什么其他人都好好地,而我却这么难受?这样下去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有了愤怒的情绪,才会有动力去行动和改变。

    5、想去做的事情就去行动。

    哪怕最后的结果可能不是那么的理想。

    你以前可能想做这个想做那个,但是因为父母或者其他人的原因,最后放弃了,但每次放弃的瞬间,就是你一点一点失去自我的瞬间。

    渐渐地,你觉得活着很没意思,和行尸走肉没什么两样,所以人其实是在一个又一个选择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活着。

    所以,之前想做的事情列一个to do list去做吧,迈出第一步可能很痛苦,很艰难,但是只要迈出了第一步,情况就会不同。不要再把什么百事孝为先,天下的父母都是为了孩子好这种洗脑式的教导奉为信条,有时候,父母自己不愿意成长,不愿意和孩子分离,把很多事情强加给孩子,这本身就很自私,对孩子没有什么好处。

    我之前喜欢小动物,而且结婚后老公工作下班很晚,经常加班,我下班后自己一个人在家特别难受,根本待不下去,所以想养只小猫,但是父母不愿意,具体为什么不愿意没有认真讨论过(可能是希望我年龄到了,先生个孩子吧),所以我一直都很纠结到底要不要养,养了会不会惹他们不高兴,后来想通了,我已经成年了,我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也有能力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为什么非要经过父母的同意才能养?

    在此期间我还尝试了每周2-3次的跑步以及学习水彩画,有痛苦也收获了一些成就感。

    6、寻找真实的自己。

    真实的自己一直都存在,只是我们不断地忽视他,或者其实一直知道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但又拒绝接受他。

    你读书分文理科,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的吗?还是听大家都说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亦或是听从父母的建议选择的呢?

    你大学读的专业是你自己喜欢的吗?还是看当前哪个行业最火最挣钱然后选择哪个呢?

    你的工作是你真正喜欢的吗?还是看哪个行业工资高就往哪个行业挤呢?

    你喜欢从事A,但是却在做B,这种身和心的不统一就会造成精神上的分裂,时间久了之后,就会压抑、痛苦,而身体的难受可能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为了减轻精神上的痛苦。

    你不断按照父母的期望和意愿生活,从来没有遵从过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到最后,自我慢慢的被吞噬,你都不知道自己想要追求什么了,厌世,觉得活着真没劲。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这样?我就是这样的,从小长到大,一直以来似乎只有自己好好学习,考试考到好成绩,父亲才会对我态度友善一些,高中进了一所重点高中,周围强手如云,自卑加敏感让自己陷入了情绪旋涡,考试成绩不再像以前那样好了,于是父亲连给生活费都一脸不高兴,说考成那样给什么生活费。所以我之前活着一直都在为了取悦父母,很少考虑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

    虽然现在的我仍然不是很清楚自己喜欢和擅长做什么,但是我会怀着一颗开放的心去行动,去探索,去拥抱各种可能性。

    7、你所有的经历都是有价值的

    包括焦虑和抑郁在内,这些看似痛苦的经历,在你寻着微弱的光一点点走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都是馈赠。

    以前我后悔自己大学没有坚持自己的想法学建筑,后悔研究生选了一个更冷门的专业,现在我会觉得,这一切都是经历,我在不断地尝试和探索自己的边界,虽然仍然没有找到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情,但我至少知道了自己不喜欢做什么,甚至多了很多不同领域的朋友。

    如果没有焦虑,我可能还在浑浑噩噩的消耗时间,自怨自艾,对自己、对关系的认知都还是各种不切实际的虚幻。焦虑过后,人生豁然开朗,对人性、关系的认知有了质的飞跃,仿佛很多之前不解的事情都可以理解了。

    8、对那些终将离你而去的人、事、物不必执着

    你能做的就是在这些人、事、物还在的时候好好规划和享受当下的喜悦,不浪费时间。不要将自己的人生和愿望全权寄托在这些终将离开你的事物上面。如果那些终将离开你的人、事、物成为了你生命的支点,等到他们离开的那一天,你的人生也就坍塌了,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向内探索自己的精神支柱,而这种修行会伴随我们一生。

    以前我觉得父母,老公就是我的天,他们如果有哪天不在了,那我的天就塌了,虽然现在我还是很爱他们,但他们不是我的全部,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需要不断地成长,只有自己才是陪伴自己一生的那个人。

    9、生就是死,死就是生

    很多心理学理论都在说人焦虑最根本的根源其实是对死亡的恐惧,如果人类没有死亡,那估计到时候的道德和伦理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害怕死其实是一种自恋,总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和其他人不一样,但其实,虽然每个人在个性、人格方面有所不同,从宏观角度来看,其实大家并没有什么差别,都会面临生老病死,在我们之前,一代又一代,伟人也好,平凡人也罢,无不经历过这些,选择了生,其实也就选择了死亡。

    而死亡一定是一种终结吗?关于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没有想的特别明白,但我隐隐觉得肉体的死亡也许只是一种新的开始。

    这里要说的是,我们大家虽然出身不同,但大家有一样东西是公平的,那就是时间,如何成为时间的朋友,用手里的时间,活出真实的自我,绽放生命的花朵,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思考和行动的。

    10、几本书、一些讲座以及建议

    可以说,我能逐渐走出来跟读心理学相关的书,和听讲座有很大的关系。我自己之前也找过一些心理咨询师咨询,但是这个行业国内有点鱼龙混杂,能找到特别匹配自己的更是少之又少。现在信息的获取成本要比以前低很多,因此在网络上和市面上也能找到很多好的资料,在这里推荐给大家:

    1)《学会接受你自己》

    2013年就是看这本书我知道了原来不是我自己一个人那么难受,书里也有很多小练习,可以读一读,单这本书对于焦虑的根源挖掘的不够深入。 

    2)《心理医生为什么没有告诉我》

    这个比上面那本书要更系统一些,对焦虑的根源有所谈及,看完比较有收获。

    3)武志红系列,《为何家会伤人》《为何爱会伤人》《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身体知道答案》一系列大概6-7本吧。

    武老师这个系列,强烈推荐大家阅读,最好是一个系列都看,和国内的文化、背景结合的比较紧密,武老师对于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的观察和思考非常到位,看完后相信你会收获非常大。

    个人觉得武老师的书对于向大众普及心理学常识很有帮助,读完如醍醐灌顶,可以说武老师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4)《哈佛大学幸福课》在网易公开课上有,共23节,周期较长,主要讲的是积极心理学相关的内容,我个人没有看完,只看了一部分,但也有一些收获。

    5)李松蔚知乎live

      李松蔚老师是北大心理学博士,现在在清华做博后,他在知乎live有7次课,我之前购买的时候应该是100多块钱,价格合理,虽然讲解的内容偏理论,但是没有心理学基础的人也可以听懂,会让你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6)公众号knowYourself

    这个公众号的文章质量都很不错,创始人都是国外常青藤牛校科班出身的海归,文章逻辑清晰,话题也比较接地气,他们会定期组织一些心理学相关的课程,付费的,另外他们现在也在做连接用户和心理咨询师的平台,如果想找靠谱的心理咨询师可以试试这个平台。

    如果你看完上面的这些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继续在知乎、豆瓣、得到等平台上面找到你自己感兴趣的人和内容。

    7)如果做了上面的这些事你仍然走不出来,建议去正规的好的医院精神科接受治疗,不要讳疾忌医。

    写在最后面:

    目前国内整个社会有点物质至上,消费至上,金钱至上的趋势,大家都看着周围的人靠着做这做那发家致富,难免内心不甘心不平衡,心态失衡、浮躁、焦虑在所难免,另外整个社会也都在追求效率,人有一种逐渐被物化的趋势,越是这种状况,我觉得越是需要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想办法寻求内心的真实和平和。

    以前小时候有段时间心灵鸡汤类的文章特别火,当时看觉得觉得里面的故事讲的都挺好,但是和自己似乎没什么关系,后来长大了些,因为各种不顺和不满,开始反感鸡汤文,觉得说的都是虚头吧脑的理论,但是当自己真正经历了痛苦并从中走出来后,回头反思和总结,发现写出来内容也竟然和鸡汤没什么两样。这也许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的三重境界吧。

    最后,感谢家人的陪伴和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长之路——焦虑症与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szr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