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天的业余时间看完了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思想波动较大,起初觉得写的太恐怖,中间觉得写得蛮有道理,看完之后则先是愤怒:简直是危言耸听、偷换概念,想当然!做过全面的数据调查吗?做过专门的人员跟踪调查吗?可冷静下来想想,我的心情实际是失落、悲哀、有点无法接受现实的抗拒。
之前看国外的心理学著作,从没有痛的无法接受,可能源自于文化的不同,以及心里面其实觉得那是他们的世界,而我国不同。这是首次看国内心理学著作,看到的是如此血淋淋、活生生发生在周边的案例,当有人把社会深层次的阴暗面放到阳光下去晒,晒得刺眼时,就不易接受了。书中对家庭关系进行的深度分析,提出关系树立从孩童时期起得注意事项,对家有小子女的人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看下的,最起码从自己开始,不再走原生家庭的老路(指有问题的地方),让家庭关系健康发展。
另外书中中间很大部分是说怎么样教育孩子的,可能我正需要,所以没感觉有太多问题,觉得内容很有用,可以学习实践。
但书中也有些点,我感觉是需要跳出来来评价的。比如:书里提到七八十年代,很多小孩子出生满月后,就被一个人放到家中床上,母亲去下地干活了,这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让孩子失去安全感等。而我老公恰巧就是这个样子,之前公公说起来时,是当成笑话说的,说老公在床上待到一岁多,养的白白胖胖的,出去亲戚们都夸长得帅。也因为老公现在心理真的是很健康:爱家、有责任心、积极上进,所以大家才会去拿往事说笑。这与书中的结论相违背,昨天就此事问老公,引申询问之后才发现他很幸运,因为在他的印象中,爸爸妈妈一直感情很好,从来没有真正大吵过,而且妈妈很疼他,办错事遭爸爸打时,妈妈总是护着他。所以,他并没有感觉家缺乏温暖,缺乏母爱,虽然小时候日子过的很苦,但是因为不缺乏爱,不缺乏关注,爸妈也是努力的做事情,虽是家里的老二男孩,也得到父母的公平对待,让他拥有了个阳光的性格。
所以感觉,家庭中最重要的还是夫妻关系,有一个好的夫妻关系,对子女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子女的性格也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
起初对书中内容有点反感,感觉还有个原因,就是觉得他提出的问题,我们小时候很多家庭都有,但大家也都健健康康的长大了。我们小时候父母更多的是自己很勤劳的做事情,对孩子是身教而不是言传,没有那么多压力给孩子,孩子是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自主长大的。而现在的社会不同,父母不用太为温饱问题而发愁后,就将其他压力施加给孩子,大的社会环境变了,孩子们遇到的问题也就不一样了,以前不是问题的问题也就出来了。所以,这本书的很大一个作用应该是让现在类似我们的父母看看,调整做法,给孩子一个宽松自主的环境,让孩子发挥成长的主动性,长成健康的,自己想成为的样子。不把我们的选择标准、判断标准强加给孩子。在基本正确的价值观原则下,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爱和自由并重。
至于去剖析自己,可以在情绪出问题的时候做,但也不用太过于沉痛和偏执,成长是综合因素的结果,也许某位老师、某位同学或好友,就成为我们的贵人,无形中助我们度过了危险期。 武老师的书还会继续去看,发觉生命里也许是本质的那些东西。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