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周五是我 批阅日记的时间,我在孩子们稚嫩却真实的文字里探寻他们的内心世界,也解读他们敏感而又萌动的青春。这一天,我发现两篇日记写得格外长,仔细读完后发现,他们写的是同一件事,观点态度一致,连文字风格都极为相似。他们用极其激烈的言辞叙述了事件经过,并很坚决的表明了态度。意思大概是说他们在教室里看课外书,被班主任发现后挨了批评,他们争辩了几句,说我允许他们看的,班主任就大发雷霆,折坏了教鞭,明确要求班里课下只能写作业,不可以看课外书。俩孩子气不过,就借日记发泄不满,对班主任表现出强烈不满。
事关我教的学科,我不能不管。
放学后,我把两个孩子叫到办公室,详细询问了事情的经过,并和他们就此事开展了交流。“老师,我没觉得自己有什么做得不对,反倒是老班,明明什么都不懂,却要来教训我们,简直不可理喻。”“就是,他还说四大名著是儿时启蒙书,难道他就是小时候看这些书的?”“他连文言文和白话文都分不清楚,凭什么干预我们看课外书?”“……”看得出来,俩孩子对班主任极为不满,把所有能表达其愤怒的词都用上了,只差把指头戳到老班鼻梁上去。虽然我早就隐隐感觉到孩子们对老班颇有微词,但也没想到偏见会如此之深。难怪班里孩子个个心浮气躁,平静安稳的表象下潜藏着各种无以言说的潜流。这让我想到半年前到他们教室听课的情形。那时我还没有带他们课,只是应学校要求到他们班推门听课,指导教学。那时候,他们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因病休息,零时代课的老师压不住他们,我不得不一边听课一边帮任课老师维持纪律,对他们肆无忌惮的放任恼火而又吃惊。直到现任班主任出场,他们的情况才稍有好转。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敬佩现任班主任的耐心和魄力,只要有空,他就坐在教室里压镇,随时帮我们任课老师维持纪律,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因为有他在,孩子们格外乖,听课效率也明显提高。我从心底里感谢班主任,也为他的认真负责点赞。我一直觉得只要坚持下去,孩子们就能纠正不良习惯,步入学习的正规。可今天才发现,孩子们和班主任一直就互不认可,所谓的“乖”只是在装和忍耐而已。
这是一种简单而又复杂的师生关系,却绝不是我们期待中的理想状态。老师苦口婆心的付出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于是便只好武断地强压,迫使学生乖乖就范。但学生的心却游离在老师管辖之外,表面顺从,实际上却是信马由缰。我终于找到了一直困扰着我的问题的答案,为什么这些孩子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始终不能全力以赴的面对学习。原来在这个团队里,他一直就没有归属感,心自然是漂浮不定的状态。
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他们的和事姥,毕竟我和孩子们接触时间不长,和班主任也没有深交,我很想让孩子们接受他们的班主任,又怕言辞不当伤了孩子们敏感而又脆弱的心。我想替孩子们辩解,又担心被班主任误会,说我是在纵容孩子。犹豫良久,只能选择一个避免再次冲突的办法,让孩子们把课外书搬到家里去读,并请孩子们理解老班的良苦用心。
我和孩子们的谈话结束了,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对这件事处理的并不好,很难保证类似的事情不再发生。最重要的是,只要孩子们没有发自内心的认可他们的班主任,他们就找不到真正的归属感,就不可能静下心来全力以赴的面对中考。任何事情,一旦打了折扣,就不可能做到最好,不是吗?
阅完日记,我的心头涌起一种复杂的心绪,庆幸自己找到了孩子们心浮气躁的根源,却也有一种无力改变的无奈和伤感。教育是一项多么伟大的关乎生命质量的工程,却也是一场多么无可逐一把握的批量生产啊。我满怀真诚的想走进孩子们的内心,却也很无奈的在他们世界的门外徘徊,进不去,也不忍离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