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08年985高校有机化学研究生毕业之后,追随爱情来到上海,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
第一份工作进入了石化行业的工程设计院,甲级资质,在国内炼油领域技术水平处于民企第一梯队。我从商务助理开始,学习合同管理,学习项目管理,学习工艺流程,学习商务谈判,一路小跑,做到了海外市场总监。这份工作一干就是9年。
在我工作的头2年,我有个“饭搭子”人事经理拥有8年的工作经历,我对她羡慕加感叹,当我工作这么长时间之后,应该是非常资深了!这大概是多数职场新人都会有的职场不自信。
石化行业,论资排位非常明显,我常苦恼与自己的年轻,被对方看轻,以至于商务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工作几年之后,新同事常会说:你看起来好沉稳。这是职业带给我的烙印。
作为80后,我的焦虑和危机意识被这个时代放大了。
工作年资所带来的经验累积并未让我感到轻松,相反,平台的局限,能力无法持续得以提升,工作价值感的缺失,以及收入的瓶颈,让我不得安睡与过往的成绩。我一边努力学习,一边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
寻寻觅觅,无所得。整个石油加工产业进入调整,过往20年高速发展种下的因,造就了产能过剩的果。
当一个行业趋势不可逆转地下滑,个人之力难以扭转乾坤。
某一天听梁冬和吴伯凡的《东吴同学会》,有一段话深深吸引了我:一个人进入一个行业,就好比站上了一步扶手电梯。假如幸运的你,站在了一步上升的电梯,你只需要轻松几步,就能获得更高的高度;如果很不幸,你站在一步下降的电梯上,你或许拼尽全力,也只是保留在原来的高度。
既然我的问题在这个行业无解,那么是时候换个轨道了。
从2008年到2017年,我花了9年在同一行业同一公司深耕,终于成为这家公司的海外市场营销总监,第10年我转行了。
机缘巧合,同实验室的博士师兄,美国留学,归国后从事保险事业,这让我惊诧不已,这也促使了我想要进一步去了解保险行业。
就像罗胖在《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这样介绍保险从业人员:现在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在其他行业做得非常好的人,改行干保险。比如外企的、银行的、广告公司的、媒体的,甚至还有医生。我们得到App的李璞老师说,过去大家的一贯印象,转干保险的基本上就两种情况:要么走投无路,要么身怀绝技。这两年,身怀绝技的人,改行干保险的,越来越多了。
我印象中的保险业务员,是一群下岗大妈拉着家常卖保险。我家庭的第一份保单,我自己找到某安业务员了解保险,结果犹豫期退保,原因是保险业务员说的和合同写的完全不一致。业务员说:我们培训就是这是说的,我也没看过合同怎么写……😓
保险业务员素质不高(真相果真如此吗?),所以保险行业很low?我对保险行业了解越深,我就越深深体会到:保险业是一个高手云集的地方,无论出身,无论年龄,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金子,身怀绝技!
我认真地思考继续在原行业发展VS保险业务员两条发展路径的SWOT分析,我和身边优秀的保险业务员交流,我上京东买了保险行业的书籍阅读,我向我的引荐人抛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我想了解的不仅是保险从业人员的过去,我更关心这个行业未来发展的前景。要放下过往的一切,从零开始,这个机会成本是巨大的。
来看行业数据:中国人均持有保单数,从2010年的1.96张,增长至2017年的2.89张;2018年《90后保险大数据报告》显示,90后人均持有4张保单,这说明新生代的保险认知和理念,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要强。而对比成熟保险市场,保险资产和银行资产量相当,而中国,保险资产仅为银行资产的7%,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前景巨大。
我确信,这是一条向上伸展的电梯,而我,只需多迈出几步,就可以趁势而上。
尽管如此,临门一脚,依旧艰难,我夜不能寐。直到姜先生说:你在门外,永远只能想象门那边的风景。跨过去,那风景才属于你。
看海和出海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一种是把眼睛给了海,一种是把生命给了海。
几经考察,我选择成为保险经纪人(Insurance Broker),公司的合伙人,作为我事业发展的起点。关于经纪人和代理人的区别,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中详细讲述。
我身边的同事,有上市公司的VP、有年薪百万的外企高管、有银行理财经理、有创投精英、各种折腾创业的企业主,以及大学老师、医生、媒体人、摄影师、海归、公司白领、70后、80后、90后……在这里,可以各行各业的精英对话,听他们的人生选择,看他们的坚韧努力。
在保险行业坚持下来的这些人,都是带着创业精神的一帮人,工作自律,生活丰富。
2020年,是我在保险行业坚守的第4年,在新年第一个工作日,我在互联网亮相。
想了解更多保险资讯,欢迎微信联系13774414017,光武帝和你聊保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