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坚称 “我没有选择”?
“‘我也不想发脾气,可这孩子太不争气了!’‘什么样算争气?’‘我不要求全校第一,好歹班级前三要有吧’”
“本来疫情期间计划要开始看书的,可是没想到公司要求在家办公,各种会议、表格压得我喘不过起来,根本没时间看。” … …
生活中,我们总会听到各种各样说自己没有选择的解释,概括看来不外乎两点:一、只有我期望的唯一选项才叫选择;二、这事儿不怪我。 仔细去看,会发现人真的是无比矛盾的动物,我们一方面对自己无比苛刻,另一方面又对自己极尽保护。你看,我们把自己和那些我们爱的人的人生变成一道道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读最好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找最稳定高薪的工作,再生最棒的小孩……
小时候做单项选择题有个小窍门,最长的最工整的那个最可能是正确答案。然而,知道和做到之间差了整整一个实践的过程,于是我们看到很多前面答对,后面做不到的人崩溃绝望。我们又极尽全力保护自己,都是因为环境不好,所以我做不到;都是因为他先凶我,我才凶回去的。我都是不得已的,我们不愿意承担责任。
那么知道原因就好办了。剖析来看,我们都知道人生不是单选题而是简答题,是可以由自己去书写的,而承担责任虽然令人心生胆怯,可这是成长必须要迈出的一步。
改变需要我们跨出心理舒适区
我们都知道要改变第一步需要跨出自己的心里舒适区,但陈海贤老师在《了不起的我》中说,心理舒适区并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熟悉的应对环境的固有方式,因为固有方式可以让我们获得“控制感”。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
一、 检查:检查一下自己的问题究竟出在哪?
还是拿那个发脾气的妈妈来举例吧,这个妈妈生气,因为孩子的成绩不好,那么为什么成绩不好就好生气呢? 因为在这位妈妈的脑海中有两个假设:第一,我生气都是因为孩子成绩不好,是孩子造成的;第二,如果成绩不好,就没法进好大学,进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赚不到钱,赚不到钱就生活窘迫……
二、 诊断:我的这个重大假设是正确的吗?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看这两个假设正确吗?第一个,孩子成绩不好就一定要生气吗?相信你也一定听说过有些孩子成绩不好,有些妈妈会觉得没有关系,只要身心健康就好,有些妈妈会和孩子一起分析,为什么不好,寻找解决办法,所以“成绩不好”和“生气”并不是绝对的因果关系,将责任推给孩子更是一个十分不负责任的做法。 再来看第二个假设,成绩不好一定会生活窘迫吗?我们看到很多成绩不好的人一样生活的很好,妈妈脑子中那个唯一正确的选项其实还可以有很多种答法,所以第二个假设也并不正确。
三、 治疗: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实行baby step 那么有什么方法呢?
首先要区分是否可控? 我们都知道关注圈和影响圈,所以第一步要区分这件事情是否在可控范围内。疫情宅在家里大家都很焦虑,但疫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一味的纠结于疫情为什么还不结束,想要尽快改变疫情,于个人而言是不现实的。那是不是什么也不做呢?当然不是,疫情期间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出门戴口罩,及时洗手,这些是我们可以做的,单个人看效果不明显,但如果每个人都做到,一定能尽快结束疫情。
让我们再回到那个妈妈的问题,孩子以后工作生活面对的挑战,以后的经济形势其实是我们无力控制的,那能做什么呢?提高孩子的竞争力,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Babystep:从小的地方入手 马上从倒数到前三,孩子畏难,达不到大家都会挫败,那就从小的改变开始: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每天阅读… …坚持做一些长期来看会产生益处的行动。
利用环境的力量
给孩子创造一个静心学习的环境,交爱学习的朋友,家长陪着孩子一起阅读。
改变从来不容易,但一定可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