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虽说是像在讲述如何走捷径,但还是给想要付出努力得到回报的人看的,想法相违背的读者请绕道。
现在网络上定义的学霸通常是指,特别擅长学习,考试分数很高的学生。从我的理解来看,应该还要多一个限制,学霸一定是那种不以考试为目的的潜心做学问的人。很多人往往做不到这点,但是谁不想在考试里拿高分呢,事实上,并不只有学神才能做到平日学渣作风,考试学霸成绩。
本人现在一所985重点高校攻读物理本科,作为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的物院中的一名女生,深刻感受到学习压力(选择这样的专业原因特殊,暂且不论)。本身不喜欢科研,讨厌纯理论的我相比那些眼界宽广兴趣极高的学霸们来说,简直像是要被分分钟拍死。大一上学期是最痛苦的,感觉周围的人都很厉害,自己只有垫底的份,而且和高中相比,大学的私密性更强,完全不知道别人的水平也不知道别人干些什么,找室友问个问题都要踌躇半天,只能凭借自己的感觉学习。我的绝望持续到大一上学期期末成绩出来,我奇迹般地被划入了保研的线里面,大约在前百分之二十五。然后我知道了,我的猜想和我的学习方法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就以我目前在学的课程为例来说说,我是如何进行我的模式的。
一.不管听不听得懂,上课专注度一定要保证
不管课下做什么样的规划,上课一定是效率达到顶峰的时候,这个时候走神,想到课后再补是很愚蠢的。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上课听得云里雾里的时候很容易走神,而且很容易产生挫败感,这个时候就要提醒自己走神的代价是很惨重的,课后不知道要多花几倍时间来弥补。也可以想一些方式来集中注意力,做做笔记在书本上勾画都是可以的。
一开始我也会觉得,既然都听不懂那我听了干啥,但事实上,就算是听不懂,上课时留点印象都是好的,而且老师也会在上课的时候是不是说点题外话,渐渐地就能摸清楚老师的考试风格,这也是后面要提到的内容。
二.按部就班不拖延
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拖延症是一切悲剧的开端,就我目前学的理论力学来说,老师上课用的是全英文的PPT,课本也是全英文的而且并没有对应的中文翻译版。也就是说,如果没能做到趁热打铁,过几天再看课本或者PPT就像是完全没学过一样。然后小情绪就上来了,开始焦躁懒得一点点从头开始,有觉悟的人也许能够花多几倍的时间把洞给补了并且吸取教训,没觉悟的或者是身体跟不上大脑觉悟的人可能会选择一直这么放下去,放着放着这门课就丢了。
三.简化课程
这一部分基本上是本文的核心内容,面对听不太懂的课,我们究竟要怎么搞定它呢。
理工科院系考试都有这么一个风格,上课难得要死,但是考试挂科的还是那么几个。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多数是因为他的考点十分固定,基本上都是框架。
就像一个计算题也许关键就在一个公式,老师上课花大半节课去证明,事实上你只需要背下来并且清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就可以了。对于很多东西我们不用管它从哪里来,只用关心它要到哪里去。
所以每节课过后要做的就是简化课程,去掉那些明摆着不会考的东西,把我们用得到的信息暴露出来。现在大多数大学教育都要用多媒体,拿到老师的原始PPT我通常会这么干,在打开QQ的情况下,用截图快捷键截出我们用得到的部分,保存在文件夹里面,只要操作一次,后面的很多选项都会默认,并且顺序也会按照截屏先后乖乖地排好,大大提高了效率。
QQ快捷键截屏简化PPT 前面已经提过了,考的基本上是框架,都是从基本概念出发落脚到基本模型,那么手动提纲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提纲怎么写其实要看各个课程的具体内容和老师的上课风格,有的老师每次上课都会直接给出提纲,还会勾出重点,但大多数时候我们需要自己根据目录结合知识点列出提纲。我自己的提纲通常会分成两块,多的部分是各个知识点对应的例题,考试的题目百分之八十都是把基本例题换汤不换药包装的。做了这些工作之后,不光是思路清晰了,后期总复习的工作量也减小了。 个性提纲整理四.摸清考试套路
最后一部分是听起来最玄乎的一个版块了,理工科课程考试大致上方向都差不多,但是仍存在要留意的地方。怎么样把这个方向弄得越来越准,主要靠平时的积累,留意上课老师有意无意提起的知识点和考试模式,学长学姐的前车之鉴,这些都是精华中的精华。
理论总是需要实践来实现,以上讲的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很麻烦,我也是主要针对理工科的学习难度相对较大的专业来讲的,所以和完全理解课程或者是平时一脸懵逼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比起来算得上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了。话是这么说,但是如果有人觉得我说了一通废话,我是很支持你干脆当学霸的,以上步骤都免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