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拥有怎么样的人生,在他盖棺定论的时候,就有了答案。
在柳比歇夫的追悼会上,他的朋友做着这样的报告:
一些人认为他是生物学家
一些人认为他是昆虫学家
一些人认为他是哲学家
一些人认为他是数学家
一些人他是搞科学史的
一些人他是搞文学的
他是唯物主义者
他是直觉主义者
......
等等不一而是
这就是柳比歇夫
他生前发表了70多部学术著作
他的遗产包括几个部分:有著作,探讨昆虫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还有回忆录等等。
他用他的一生向我昭示了 一个非天才式的人物,如何完成其他人几辈子都完不成的事业。
在看到这的时候,我想象着他每天肯定只睡几个小时。就像那些成功人士的传说
甚至牺牲自己的家庭还有娱乐活动。
但是很遗憾,都没有。柳比歇夫每天都会休息10个小时左右
在他的年度总结里会有这样的记录
娱乐-65次(电影,歌剧,音乐会等),
游泳43次,同朋友、学生交往151小时,最欣赏哪几部影片都有记录
俄文书读50本
英文书2本
法文书3本
德文书2本
还有写近300封的书信
他有过两段婚姻
他也有自己的工作-讲课,甚至做兼职
可以说他的生活是生机勃勃的。
他一手创造了自己的人生
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
从1916年开始 直至 1972年 整整56年 ,没有间断过一天,即使中间经历着苏联列宁格勒战役,儿子去世,自己被批斗等变故。就像时间一样自然流淌。
在他的时间记录里,没有细节,没有感想,没有思考,只是客观的记录了时间所在
我们可以参考他的一天记录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7日。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3小时15分。鉴定袋蛾-20分(1.0)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2小时45分(0.5)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小时25分
休息:给伊戈尔 写信-10分;《乌利亚诺夫斯克真理报》——10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小时25分
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20分
基本所有的都是这种枯燥无味事务性的记载,每天五到七行
并且每个月都会总结统计自己的时间。每年也会做同样的年度总结。画一些图,列一些表。来统计一下自己每年完成的情况。
他很擅长利用所谓的时间下脚料:如乘电车、坐火车、开会、排队。。等等考虑的无微不至。出门旅行,他会看小部头的书,学习外语,比如英语,他就是主要利用“时间的下脚料”学会的。
一切源于目标计划
有人会说,给自己的生活定了条条框框,会死气沉沉
而事实上柳比歇夫的生活充满生气,和谐协调。他孜孜不倦的追随
他在28岁从部队复员时候给制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从事生物分类,这在他生活中起了重大作用,他一生忠于自己的青年时代的选择,忠于自己的爱好和理想,他自己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对于他来说生活的内容不是苦难,而是成果。
计划其实就是挑选时间、规定节律,使一切各得其所
不仅在人生有计划,他的短期也有明确的计划,每做一件事情比如写一本著作都会提前列好大纲
而这些计划又和他的时间统计法相互协调使用。
他根据自己时间统计调整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参照了自己的人生容量,缩小了生物分类学的范围,但是方向始终没变。
他很清晰的感知自己的时间的流逝,他能够计算自己的一切时间,因此他能够挖掘更多的时间,才能够去做精确的计划
没有计算过得计划都是盲目的计划。
他也会因此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
在头脑清醒的时候去研究数学,在累的时候一定会休息,状态不好的时候会去读报或文学作品。
所以他也从不抱怨自己没有时间。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时间总是够的
不要割裂时间
他所有参与的学术并不完全彼此独立。彼此也是有关联。
数学可以帮助他更方便分类分析,哲学可以帮助他思考。
每一段时间和人生经历都不是割裂的。
柳比歇夫一生能不偏离自己的目标和原则,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刻,于是他有了他的成就,起码是一个没有太多遗憾的人生;也许他没有名垂青史的丰功伟绩,但是他建树的比丰功伟绩更有意义的在于-如何过得很好的一生,他用行动告诉世人,一个非天才式的人,是如何创造自己的人生以及不断超越自己的可能
我想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