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时光
本周三突发奇想,决定每天学习一首诗词。
也可能是因为每次读貅姐日更的诗词都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给刺激了🤔
挑挑选选、兜兜转转最后还是选中了苏东坡先生的词,苏先生的词极其人格魅力确实无法抵挡。
本周认认真真品读背诵了三首。
其一:关于放下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据说,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苏轼来到黄州的第三个年头,虽然政治环境对他而言仍不友好,然而初遭贬谪时的惶恐和激愤,此时已然淡去。
一次和朋友在雪堂宴饮,苏轼趁醉夜归临皋亭。望着浩然渺茫的江景,听着屋内传来家僮的鼾声,半醉半醒间,苏轼恍然有所悟,真希望能像陶朱公一样,驾一叶轻舟,远遁江湖,岂不比被营营苟苟困顿一生来的快意?
生活中常常会有很多身不由己、情非得已,倦了累了的时候,也像苏东坡先生一样,希望能忘却此生营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然而,所谓看破、所谓放下何其难!近期日更中,那些涌动于内心底部的情绪,有多少是遗憾,又有多少是庆幸和释然,恐怕连自己都分不清……
——时光碎语
其二:关于人生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飘摇沉浮的宦海中,苏轼已经酿就了足够的坦荡旷达。风雨潇潇,春寒料峭,他照样吟唱徐行,履险如夷。
这是苏东坡诗词中,我最喜欢的一首,没有之一,作词的背景在词的开头已经注明。每每读到这首词,脑海里总会跳出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不过与王维的佛性与空灵相比,苏东坡更感性、豪情和可爱一些。
人生路上难免风风雨雨,经历风雨摧残时,读一读苏东坡的这首词,便有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勇气!经历的事情多了,更慢慢会有“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
——时光碎语
其三:关于爱情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首词的背后,有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秘书省正字王巩,素来与苏轼亲厚,御史舒亶参奏:"苏轼与王巩往还,漏泄禁中语,阴同货赂,密与宴游。"在乌台诗案牵连的亲友中,王巩被贬得最远,罚得最重。
元丰六年,王巩遇赦北返,绕道黄州来看苏轼。随行有一侍妾名叫柔奴,生得俊俏,唱歌也好听,从小长在京师。王巩被贬广西,只有她毅然同往。苏轼因问她:“岭南风土恶,生活大概难捱吧。”孰料柔奴淡然以对:“此心安处是吾乡。”
同甘容易共苦难。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经不起现实考验的婚姻爱情。从这个角度来说,王巩大人是幸运的,他收获了一份真正的爱情。一个人美、心美、智慧勇敢的女子,在他危难时刻对他不离不弃,再苦再难都甘之如饴。这就是爱情最美的样子!
前两天更文中提到过“拥有一个喜欢的人难不难得?”的问题。第一反应我是觉得很容易,谁还不会遇到一个让自己心动的人?
转念一想又觉得可能不容易!要拥有一个喜欢的人,一个愿意为TA奔赴山水、与TA灵魂相合、对TA不离不弃的人,一个能一起冲破世俗妄念,经得起磨难、守得住平淡的人,一个携手生活在尘世间又超脱于尘世外的人……多么不容易呀!
这不仅仅需要足够的智慧,也需要足够的运气……
——时光碎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