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给教师的建议11

给教师的建议11

作者: 隔千里共明月 | 来源:发表于2022-05-02 19:58 被阅读0次
    图片来自网络

    苏霍姆林斯基说: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牢固掌握知识,就必须进行思考。

    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的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有经验的教师都特别重视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集中注意教材中的一些“点”,这些“点”实质上就是因果联系及知识的基础。

    不管课堂上所学的教材是怎样的,纯理论性教材总还是有可能提出一些实际作业,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它。

    在历史课和文学课上对新教材的思考,多半是让学生寻找刚刚讲过的教材中的因果联系和意义联系。

    请老师们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这些时间会得到百倍的补偿。

    思考知识时的脑力劳动越有效,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就越少,下节课上检查功课所花的时间就越少,因而可用来讲解新教材的时间就越多。

    如果感觉学习新教材的时间不够用,那就是因为时间花在检查家庭作业上了,而检查家庭作业占用很多时间,又是因为教材没有充分学透。

    关键词:

    思考新教材,当堂巩固,因果联系


    今日份感悟:

    学生掌握新教材的关键一步,就是思考。

    学生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新知识,要学会思考,要学会联系相关知识,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如:学习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的时候,讲到本文的出处,是《战国策》。

    于是我这样问:

    1、《战国策》是谁编辑整理的?(西汉,刘向)

    2、我们还学过出自《战国策》的哪篇文章?(唐雎不辱使命)

    3、《战国策》是一部什么体例的史书?(国别体)

    4、你知道史书还有什么体例?(纪传体,比如《史记》)

    5、《史记》的作者是谁?(西汉,司马迁)

    6、我们学过出自《史记》的哪篇文章?(《陈涉世家》)

    ……

    如此一连串的问题,把相关的文学常识就进行了比较系统地复习。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也就是要做到“当堂巩固”。

    这样,课堂学习新教材才是高效的,对于学生的思维训练也会很有帮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给教师的建议1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tjv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