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喜欢别人站在高处对自己发号施令,尤其是劳动的时候。
今晚看到钟杰老师在书中写到:亲自参与班级劳动,是与学生沟通、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最佳时机。我想起了在家里或者在班里和孩子们一起劳动的事。
每天早上到班里,劳动的铃声响起,孩子们便要开始劳动课程,人人参与打扫班级教室卫生和清洁区卫生。若是我有事要忙,或慌张的进出教室,进出的中间,逮着某个不认真劳动的孩子吼两声“抓紧点,快点干!”;或者在工作台那批改作业,批改的中间抬眼看一眼下边劳动的孩子,再催促两声“× ×同学,别癔症,快点擦,快点扫”之类,不认真劳动的孩子们可能听见了装模糊也可能没听见,有的依然慢吞吞,有的在和小伙伴乱着玩,有的兀自扣扭磨蹭。哪怕有班长和小队长巡视检查催促着,效率依然不高,可当我走下去,看到哪个地方没人打扫或没擦干净,我不再吼叫指挥,而是拿起一把扫帚或拖把随手干起来,并和就近的同学聊起来,你就会发现他们干的慢的快多了,甚至有些无所事事没有投入到劳动的孩子也会过来和你一起抢着干了……老师亲自参与劳动,一方面给孩子们做了榜样,另外也与孩子们产生了链接,有了沟通,让他们觉得班主任不再只会是高高在上指手画脚了,便会愿意积极行动了。
在家里,无论看书做作业,还是洗衣服做家务,如果只要求孩子看书写作业还是洗袜子去,自己在哪刷抖音看电视,那孩子要么不干,要么草草应付了事,如果孩子看书做作业,自己也看书写东西,孩子洗袜子自己也在扫地打扫卫生,那么孩子肯定会是认真对待的,因为父母榜样在那,陪伴在那。
所以,和孩子们在一起,要想他们做到的事,自己最好和他们一起做,并且认真做好,这样师生或亲子关系才是和谐的,做事才是高效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