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十而立》热播,成为现象级爆款剧。值得一提的是,毛晓彤扮演的钟晓芹跟前夫陈屿离婚后,离婚不离家,陈屿360度大变样,对钟晓芹超级好;钟晓芹的小鲜肉同事钟晓阳得知“姐姐”钟晓芹离婚后,也对钟晓芹展开了猛烈的追求攻势。
刚年满30的钟晓芹,会选择跟前夫陈屿复婚吗?还是会选择小鲜肉追求者,开启一段新的感情生活?目前钟晓芹的情感归宿,引起了观众的热议。
很多观众都说,钟晓芹和陈屿的婚姻是最平淡的。在我看来,他们的婚姻生活,非常像过山车。
本来约定结婚前五年不要孩子,却意外怀孕了;本来想留下孩子,却胎停育了;本来离婚了,钟晓芹离婚不离家,陈屿仿佛变了一个人,从冷漠、忽视钟晓芹,变得关心、关注、体贴了。
也难怪观众会觉得,钟晓芹陈屿复婚有望。
可是,仔细分析,我对钟晓芹与陈屿的复婚,却不抱希望。
哲学家说过:人不会两次掉进同一条河。
同样的,钟晓芹离婚之前有多么的痛彻心扉,那么,她拒绝复婚的想法就会有多么的坚决。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钟晓芹为什么不会想要跟陈屿复婚。
《三十而已》里有个情节:钟晓芹意外怀孕后去医院建档,被医生告知胎停育,必须做清宫手术。做完清宫手术的钟晓芹在老公陈屿的陪伴下回到家里。原本陈屿请了一星期的假陪钟晓芹,却没想到陈屿的单位出现紧急事情,就一天都没有照顾钟晓芹,还把钟晓芹的妈妈气走了。绝望的钟晓芹与陈屿大吵一架,当晚离家出走。直到第二天早上,陈屿才来顾佳家里把钟晓芹接走。
虽然钟晓芹跟着陈屿回家了,但是钟晓芹眼里的绝望与心里的委屈,却怎么也藏不住。
在钟晓芹与陈屿的三年婚姻里,陈屿总是习惯性缺席:钟晓芹加班晚回家,陈屿不愿意去接她;钟晓芹部门聚餐喝酒了,陈屿会嫌弃她身上的酒味;钟晓芹意外有了孩子,陈屿竟然坚持打掉;钟晓芹流产后休养,陈屿不仅不在家照看,还不接电话不回微信;钟晓芹的妈妈无意间拔掉充电头导致鱼缸里的鱼死掉,陈屿竟然表现的比失去自己的孩子还暴躁、痛苦。
看到陈屿这样的表现,连我都在怀疑:陈屿是真的爱钟晓芹吗?
有“婚姻教皇”之称的心理治疗大师约翰·戈特曼在其著作《爱的博弈》里提出:婚恋关系需要伴侣无论在生活变化带来创伤还是日常生活中感到压力时,都要陪伴在彼此身边。否则,就会出现情感缺席。
陈屿这样的表现,显然就是情感缺席。陈屿的生活里,会操心调皮捣蛋的弟弟,会操心远在老家的妈妈,会操心电视台工作的事情,会操心鱼缸里的鱼,唯独不操心自己的枕边人、自己的亲密爱人钟晓芹的任何事情。仿佛在陈屿的思想里,钟晓芹只是自己婚姻的一个摆设,最好不吵不闹,乖巧安静,不惹事就好。
可是,陈屿忽视了伴侣之间有着不同的表达需要。陈屿一直很强势的对待钟晓芹,他做的任何决定,钟晓芹基本反对无效,从钟晓芹意外怀孕却迟迟不敢告诉陈屿怀孕的消息可以看出端倪。
所以,钟晓芹承载了无数的不满与委屈,终于在某个时机一下子爆发出来,果断的提出离婚,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现实的婚恋关系里,当我们遇到伴侣总是情感缺席,怎么做才能让更多像钟晓芹似的女性感受到爱、安全和支持呢?
首先,我们要掌握并运用共情的能力。
共情能力,也称作移情能力,指的是可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的能力。婚恋关系里,伴侣之间有不同的表达需要。要学会关心并理解伴侣的需求,表达善意的温暖和情感方面的支持。
比如陈屿如果在钟晓芹产后休养阶段,细心呵护钟晓芹,或许他们之间的感情就不会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用心聆听,更懂得伴侣的需求,才有助于推进彼此之间关系的亲密度。
第二,我们要在恰当的时候,支持对方的决定。
婚恋关系里,很多东西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随着事情的发展,做适当的调整。
比如陈屿如果在钟晓芹意外怀孕时,不是那么坚决的让钟晓芹打掉孩子,而是调整自己的心态,和钟晓芹一起迎接孩子的到来,一起承担随之而来的经济压力、生活压力,钟晓芹也不会提出离婚。
为爱而改变,并不是一件丢份的事情。
第三,我们要把伴侣的情感需求放在首位,让伴侣感受到切切实实的爱意。
之所以强调要把伴侣的情感需求放在首位,是因为伴侣的情感需求太不被重视,总是被排在工作、应酬、孩子等事情的后面。
比如陈屿明明请了一周的假准备照顾钟晓芹,可是工作中遇到变故,他一言不发、一句解释也没有,便奔去处理工作了。
如果陈屿奔去处理工作变故前,能够花几分钟安抚下钟晓芹的情绪,让钟晓芹知道陈屿是关心自己的,是知道自己失去孩子的痛苦的,那么,钟晓芹也不会情绪崩溃,歇斯底里。
我是山石海潮,遇到感情问题,欢迎咨询,喜欢请关注我哟。
本文系本人原创,如需转发,请联系本人授权,否则定将追责,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