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九年级考试成绩揭晓,其中数学试卷让一些好学生受了挫,听说有的考试时作着卷子都哭了。
考前因为外甥的缘故,偷偷看了看试卷,感觉整体不难,也没有那种中招压轴题,挺好。
等把成绩汇总在一起,才发现同学们的成绩并不乐观,师生都在议论这套题做着不顺。
请教了出题人才知道,这套题出的很新颖,完全是按新高考和中考的指导方向出题,平时同学们做熟的那些套题,几乎都被避开或改编了。
试题把书中那些直来直去的问题放置于一个情境当中,好多孩子就蒙圈了,也就是说从问题中提取数学模型的能力太差。
难怪有同学说做起来不顺当。
某一题的题干就是一个小的阅读理解,超过百字,好多学生读着读着就没耐心,读不懂,放弃了。
而这恰恰是现在中高考出题的方向,题目新而不难。想靠以往的经验套路得分,却也不易。
可能对于成绩差的同学来说,影响还不是太大,反正考试时相当一部分题都需要费力琢磨,那就硬着头皮上呗。而一些好学生平时都是势如破竹,没这样的艰苦做题体验,心理上的优势荡然无存,崩盘了。
是不是成绩好的孩子经历的挫折少,更脆弱一些?
比如本次题目里边的计算题不再像原来那样会计算就行了,而是让你说出算理。很多孩子包括老师在内,对算理的要求很简单,根本不重视这一块,殊不知计算容易出错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算理没有弄清楚。
就像我们在小学常说四则运算时小数点要对齐,为什么要对齐?学生却不是很明白。这需要老师引导孩子们关注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技巧。
还有一点需要改变,就是孩子们对考试的看法。
考试本来是检验学习效果查漏补缺的,由于现在学校家庭社会对孩子成绩的看重,导致孩子也对成绩排名分数战战兢兢,在做题的时候犹犹豫豫无法专心,反而成了一种干扰。
所以这一次考试平时成绩较好学生的表现不尽人意,也跟他们对待考试的态度有关。
“双减”也好,“双增”也罢,以后埋头死学,毫无章法及深入思考的这一类学生是难以进高等学府深造了。希望大家能及时地调整思路,转变态度,再寻良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