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妇女解放运动的支持者,但是我极不愿在婚后失去独立的人格和内心的自由自在化,所以我一再强调,婚后我还是“我行我素”,要不然不结婚。荷西当时对我说:“我就是要你“你行你素”,失去了你的个性和作风”,我何必娶你呢!”
荷西有一个很大的优点,任何三毛所做的事情,在别人看来也许是疯狂的行为,在他看来却是理所当然的。所以跟他在一起也是很愉快的事。
飞蛾扑火时,一定是极快乐幸福的。
长久的沙漠生活,只使人学到一个好处,任何一点点现实生活上的享受,都附带地使心灵得到无限的满足和升华。
我的半生,漂流过很多国家。高度文明的社会,我住过,看透,也尝够了,我的感动不是没有,我的生活方式,多多少少也受到它们的影响。但是我始终没有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将我的心也留下来给我居住的城市。
好在,别人如何分析我,跟我本身是一点关系也没有的。
撒哈拉沙漠,在我内心深处,多年来是我梦里的情人啊!
正是黄昏,落日将沙漠染成鲜血的红色,凄艳恐怖。近乎初冬的气候,在原本期待着炎热烈日的心情下,大地化转为一片诗意的苍凉。
生命,在这样荒僻落后而贫苦的地方,一样欣欣向荣地滋长着它,并不是挣扎着在生存,对于沙漠的居民而言,他们在此地的生老病死都好似是如此自然的事。我看着那些上升的烟火,觉得他们安详得近乎优雅起来。
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我的解释里,就是精神的文明。
我并不气馁,人,多几种生活的经验总是可贵的事。
夜来了,我点上白蜡烛,看它的眼泪淌成什么形象。
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
我尝尝分析自己,人,生下来被分到的阶级是很难再摆脱的。我的家,对撒哈拉威人来说,没有一样东西是必要的,而我,却脱不开这个枷锁,要使四周的环境复杂得跟从前一样。
我想,来了沙漠,不经过生活物质上的困难,是对每一个人在经验上多多少少的损失。
人,真是奇怪,没有外人来证明,就往往看不出自己的价值。
我初来沙漠时,最大雄心之一,就是想用我的摄影机,拍下在极荒僻地区游牧民族的生活形态。
分析起来,这种对于异族文化的热爱,就是因为我跟他们之间有着极大的差异,以至于在心灵上产生了一种美丽和感动。
如梦如幻又如鬼魅似的海市蜃楼,连绵平滑温柔得如同女人酮体的沙丘,迎面如雨似的狂风沙,焦烈的大地 ,向天空伸长着手臂呼唤嘶叫的仙人掌,千万年前枯干了的河床,黑色的山峦,深蓝到冻住了的长空,满布乱石的荒野.……这一切的景象使我意乱神迷,目不暇给。
物质的文明对人类并不能说是必要,但是在我们同样生活着的地球上居然还有连镜子都没有看过的人,的确让我惊愕交加,继而对他们无由地产生了一丝怜悯。这样的无知只是地理环境的限制,还是人为的因素,我久久找不到答案。
沙漠,有黑色的,白色的,有土黄色的,也有红色的。我偏爱黑色的沙漠,因为塔雄壮,荷西喜欢白色的沙漠,他说那是烈日下细致的雪景。
长久被封闭在这只有一条街的小镇上,就好似一个断了腿的人又偏偏住在一条没有出口的巷子里一样的寂寞,千篇一律的日子,没有过分的欢乐,也谈不上什么哀愁。没有变化的生活,就像织布机上的经纬,一匹一匹的岁月都织出来了,而花色却是一个样子的单调。
注:本文摘自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