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城隅幽访

■城隅幽访

作者: 七峰逸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6-20 01:12 被阅读0次

扬州半日闲

                        ■ 城隅幽访

        六月某日,美丽的邂逅,我在古运河边怯望,细嗅两千五百年的味道。

■城隅幽访 ■城隅幽访

        从广陵到扬州,从竹西路到东关街,淮左名都,在烟花般浮满风尘的诗里传唱。所有的生动一如既往,但古城于我,疏离而陌生,太多的故事封藏在线装书里,我只能默默地走近,伫立,满怀虔诚。

■城隅幽访 ■城隅幽访

        要了解这样一座有底蕴的城,深味其一街一巷、一饮一啜,没有市井岁月的洗礼,近乎是不可能的。就像老舍的北京,是城墙根,是胡同口,是四合院,没在那里晒过太阳,没在那里听过蝉鸣蛐蛐叫,一切自鸣得意的深邃便都是虚妄!因之,我之于扬州,只是走个过场,过客罢了。

      然而,与其索居,不如出去转转,总有一个角落能走进我的心灵。

        一如去往广东新会想看厓山,到了扬州自是忘不了梅花岭。不同的时代,相似的伤痛,临危不苟,遇难不屈,硬挺的脊梁始终不倒,让后人哀之而鉴之。

        护城河前,丰乐上街,史可法纪念馆就在那里。

■城隅幽访 ■城隅幽访

        九点开馆,准时,仿佛朝圣一样!高门里面是个园子,除了几声鸟鸣,和工作人员的扫把声,四下阒无人语。人们对于先贤,总是深怀敬意,礼祀有加,不敢亵扰。园子并不大,但存在的意义却十分重大,它以永恒的悲壮姿态,招展着民族精神的风向标。

■城隅幽访 ■城隅幽访 ■城隅幽访

        史可法的仗打得并不好,在南明小朝廷危难之际,以文人身份督师,颇有赶鸭子上架之嫌。其于节制调动设防指挥诸方面,均显示出才干的不足。在这一点上和文天祥极为类似,文山先生同样在王朝式微之时被委以重任,却除了雩都胜局之外再无建树了。不听部下劝告,据守无险可守的扬州已是下策,面对多铎的十万大军,面对强悍的红衣大炮,面对朝廷的内耗与部下的叛变,城内万余明军只守了一天,扬州便告城破。

        但是,前有铺垫,多尔衮的劝降书洋洋洒洒,史可法的回复信义正辞严,民族气节如城楼一样矗立。后有拼杀,而且是全民皆兵,人无分老幼,城无分南北,同仇敌忾,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从知府到百姓,从将军到士兵,虽死而无畏,虽败而犹荣。

■城隅幽访 ■城隅幽访

        可也正是这样的齐心抗敌,才招致了清人“扬州十日”的惨绝人寰!弱者决定不了自己的命运,教训无比深刻!

        当人倒下去的时候,精神却站立起来了,像一柄利剑深植人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史公纪念馆如同一座雕塑,代表着城市的风骨,镌刻着城市的名片。梅花岭并不高,小土丘而已,但其掩埋着的忠烈与节操却无比高大。“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这是真实的写照!

■城隅幽访 ■城隅幽访 ■城隅幽访

        天日昭昭,宁死而不屈辱,玉碎而不瓦全,英魂不散犹可法,不枉千年养士朝。全祖望的《梅花岭记》还在课本里,还在孩子们朗朗的书声里,精神凝成文化,信念坚如磐石!

        因为,仰慕者们扼腕叹息之外,早已奋展双眉,擎旗继进了!

        “鞑子扰江淮,史公共城休。衣冠葬在梅花岭上,正气足千秋……”     

■城隅幽访 ■城隅幽访

相关文章

  • ■城隅幽访

    扬州半日闲 ■ 城隅幽访 六月某日,美丽的邂逅,我在古运河边怯望,细嗅两千五百年的...

  • 城隅小记

    三月的天气已经褪去了寒意,很久不出门的我走出了房间,短短十来天的时间,已经发生了不少的变化!栅栏内的...

  • 城隅春色

    花媚枝青草色香, 城墙古树阅沧桑。 春风拂面流云驻, 且待佳人靓盛装。

  • 七绝·访幽

    垂挂巉岩红紫花,悬泉飞漱湿青崖。松萝树下炊烟袅,幽谷结庐唯谢家。

  • 七绝·访幽

    垂挂巉岩红紫花,悬泉飞漱湿青崖。松萝树下炊烟袅,幽谷结庐唯谢家。

  • 踏春

    曲径访幽处, 迟风送新芬。 低语缓步近, 唯恐人惊花!

  • 咏 兰

    室雅春盎然, 兰开四九天。 小园访幽客, 大寒不觉寒。

  • 访太行幽境之关山

    楔子 暑假虽好苦于快,诸事未理诚无奈,倏忽之间已旬日,未尝一日真自在。七月将尽,八月既望,念及携女远游之承诺,渐有...

  • 寻古思幽访徽州

    前几日,一幅黄山游客爆棚的照片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疫情未过,清明已经迎来了“报复性”出游高峰。 黄山未曾攀登,但黄...

  • 来鸿  五绝

    孤水访千山,幽云卷万年。 承卿深爱意,自愿乐为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城隅幽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tsr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