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来龙去脉》
焦虑是指个人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的危险或威胁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
是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其中含有着急、挂念、忧愁、紧张、恐慌、不安等成分。它与危急情况和难以预测、难以应付的事件有关。事过境迁、焦虑就可能解除。
有人并无客观原因而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常常无缘无故害怕大祸临头,担心患有不可救药的严重疾病,以致出现坐卧不宁、惶惶不安等症状。
有一天早晨,死神向一座城市走去,一个人问道:“你要去做什么?”“我要去带走100个人。”死神回答。“太可怕了!”那个人说。“事实就是这样,”死神说,“我必须这么做。”
这个人跑去提醒所有人:死神即将来临。到了晚上,他又碰到了死神。“你告诉我你要带走100个人,”这个人说,“为什么有1000个人死了?”“我照我说的做了,”死神回答,“我带走了100个人,焦虑带走了其他那些人。
原来,焦虑比死神更可怕 。
一、焦虑是一种心理恶习
恐惧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极为常见的。倘若我们不未雨绸缪,等到事情真正降临时,我们就会变得焦急难耐,而这种焦急慢慢地会演变为内心的恐惧。它同忧虑、急躁混合而成的情绪,会在不知不觉间侵入我们的心中,像慢性毒药一样渐渐吞噬我们内心的宁静。如此一来,我们在第二天到来之前,便会由于内心脆弱而无法坚持下去了。所以,真正需要我们提高戒备的,是大大小小的恐惧。
干好每天应该干好的事情,明天的事情就留给明天去解决吧。造物主之所以要把一年分成多少天、多少小时,其意图便是让我们合理地分配时间,有条不紊地生活下去。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譬如,在夜晚的时候,我们看到满天繁星,便会心情愉快,我们在一天疲劳以后可以安睡,这便是夜带给我们的最大的恩赐。我们所需要做的只是好好地享受夜色,然后更好地迎接第二天的来临。
我们总是喜欢说“假使,可是,那么,也许……”等词语,它们就如同一种自我暗示,在告知我们内心的悔恨和不祥的预兆。这种模糊不清的东西,让我们对未来有着未知的恐惧感。我们生活在这种阴影之下,备受困恼与煎熬。可是仔细想一想,你便会疑惑:为什么我们要这样苛求自己、自寻烦恼呢?
我们总能在一些作品和演讲中,得知人类或许将要灭亡的论调,地球可能会变成碎片,我们因此而感到恐惧和可怕。我们生活在这种论调的阴影中,我们的人生也因此充满了不安。
我们总是能愈挫愈勇,悲剧之中常常能够让我们发现很多壮烈的事情。遭受苦难的时候固然会心碎,可是我们却总能忍受挫折,从而变得更加坚强。可是,有时小小的针刺却足以使我们浩气泄尽,我们的缺点也暴露无遗。这道理就正如,猎象对我而言是一项壮举,可是找蚊子却显得极为渺小一样。
我们总是在自我蒙蔽,自我欺骗,明明内心充满恐惧,却又不肯承认,也不敢直视与面对它。这种恐惧一旦演变为焦虑,便会扰乱内心生活的秩序,而一旦心灵没有戒备,各种使我们头痛的“小鬼”便开始伺机活动。
我们总是会有各种担忧,工作、健康、钱财。有人告诉我,有一个女人靠替人擦地板过日子,却仍有余钱奉献给慈善团体,可是当她后来嫁给一个富翁之后,就不再奉献了。因为她开始为了钱财而恐慌,时刻担心自己的钱财被他人觊觎或遭受损失。
除了焦虑以外,我们还时常受到两种不好的心理习惯困扰。第一种坏习惯是犹豫不决,这是最可怕的。因为它不但让我们遭受失败,也会带来恐惧。无法果断做出决定,而只是将事情搁置在那里不去理会,到最后只会让情况变得一团糟,以致落入无法收拾的地步。
第二种坏习惯便是不做出十分确定的决定,只决定一半。这就好像你只把自来水龙头关上一半一样。我们必须很坚决,要不就完全把事情丢开,此后再也不去理会,要不就表示出完全的决绝。总之,不管我们采取怎样的方法,不变的一点便是,我们必须确定且决绝,采取行动,把结打开,走过桥去,毫不犹豫。
有一位曾接受过降落伞训练的英国护士,在描写跳伞动作时说:“你前面的那位护士小姐已经跳下去了,你后面的护士小姐正在等待着你,所以你只有跳了!”在情况紧急的时候,丝毫不允许你迟疑,你必须毫不犹豫地做出选择、采取行动,因为你一犹豫,就会拖累你后面的人,而整件事情也会因此受到影响与损失。
实质上,大人物也常常身处焦虑的处境。曾任四届英国首相的格兰斯顿,每次讲演前都会失眠。他一方面担忧自己到底该说什么话,另一方面又担忧自己不该说什么话。虽然他是一个十分虔诚的教徒,可是依旧难免会浪费时间和精力于此。
二、焦虑的原因
很多焦虑都出自一个根源,那就是——绝不允许自己出半点差错。在那个宁死也要捍卫的完美形象背后,总是藏着一颗惊魂不定、不堪一击的小心脏。
尽管大多数抱怨自己焦虑的人看起来痛苦、自怜,甚至自恨,但我想说,其实你是过于追求完美啊!因为你想一步登天,因为你认为自己就应该是个完美的神,然而戏剧性的是,如此地追求完美竟变成了一件最不完美的事。
大量心理学研究已证实,完美主义心态容易导致抑郁和焦虑,降低生活质量。这种消极影响如此严重,以至于完美主义已被作为抑郁症状的一部分。信奉完美主义者的你,是否中枪?不妨改变下对出错的态度。毕竟,人们情愿花费多出10倍的高价去听最喜爱乐队的现场表演,也不愿意在家里听他们那些完美无瑕的CD录音。
往往即兴的、不完美的表现,才会是最神奇、最出彩的,因为它们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总结起来,引发现代人焦虑的常见5大原因:
1.离不开智能手机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全世界的大事都会涌入我们掌中的手机。虽然我们比以往交流得更多,却比以往更孤独。人类需要通过感官进行交流——无论是触摸、眼神、嗅觉以及其他联系,比如笑,甚至眼泪。这些都在数字交流中被忽略了。
2.过着“双重生活”
临床心理学家发现,许多人都过着双重生活:他们一方面想要展现出“与他人在一起很快乐”的形象,另一方面又关起门来用饮酒、暴饮暴食或出轨等方式来缓解焦虑。这些人通常是因为需要长时间、高强度地工作,以至于人前人后“分裂”,焦虑挥之不去。
3.对健康的担忧
人们对健康的忧虑越来越普遍了。这一方面反映了我们对健康有了更多的认识,但也可能会让我们患上“疑病症”。医院里常常能看到这样一群人,在检查结果还没出来前,就怀疑自己有很严重的问题。例如,排便习惯改变、进食后胃胀或者体重减轻,就觉得自己可能得了肠癌。
4.“看起来更完美”让人压力大
1/3的人表示,外貌形象会让他们感到焦虑。我们生活在一个名人和真人秀文化的世界里。这样的文化使得“普通人”都想变成公众眼中的偶像,人们对外表越来越关注。很多人由于“比上不足”而厌恶自己的外形,成为焦虑的根源。社交媒体也助长了这种焦虑和专注。
5.年轻人压力越来越大
一项调查发现,焦虑症患者的主要症状从22岁开始,在32岁左右达到峰值。这符合著名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人们在二三十岁时面临双重压力,即亲密感与孤独感。人们需要找到合适的伴侣,但又担心无法很好地经营关系导致孤单终老。
三、焦虑的自救
1.允许自己做一个人
世界上的各个地方,人们大都不能接受悲伤、痛苦、难过等负面情绪。
小时候,我们允许自己有悲伤的时刻,但是长大后,开始有自我意识了,开始在意别人的看法:
“当我们有悲伤情绪的时候,别人会怎么说?”
于是我们开始掩藏这些情绪,刚开始不想别人看到,后来不想自己看到。
于是我们会压抑掩盖这些情绪。
而当我们压抑的时候,那些负面的情绪不会消失,恰恰相反,它们反而会更加强烈。
现在,我们要做一个实验:
请大家在接下来的几秒钟,千万不要想一个粉红色的大象。
你们会怎么样?
大家反馈:脑子里面一直在想着粉红色的大象……
为什么?因为当你要抑制一种情绪的时候,它会变得更加强烈。
以前,对我来说,做公众演讲很困难,我是一个很害羞的人。
我告诉自己要控制这种焦虑的情绪,于是不断地对自己说:“不要焦虑,不要紧张,不要焦虑,不要紧张!”
但是我发现,我自己越来越紧张,越来越焦虑。
后来,我就告诉自己焦虑、紧张都是正常的。
然后我就允许焦虑和紧张流淌在我的身体里,慢慢地,我的焦虑和紧张就不那么强了。
现在,我做运动、冥想,这种情绪就不再那么强烈。
我们容易忽视一个事实:痛苦的情感也是人类的一部分,正如重力法则也是自然界的定律一样。
人走向幸福的一大障碍,就是拒绝欢乐、拒绝痛苦的情绪。
而有的人,当他们还是小孩的时候,有人告诉他们不配拥有快乐、不配拥有痛苦。
当快乐到来,我们可以拥抱快乐;当爱情到来,我们也可以拥抱爱情。
人生起起伏伏,我们要学会去拥抱各种各样的幸福、快乐和痛苦等等。
当我们接受痛苦的情绪,并不意味着我们屈服,就此痛苦下去。
我整天坐在家里看电视,并非我抑郁了。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正如大自然法则一样,我们接受情绪带给我们的束缚。
接受大自然给我们的束缚,然后享受它,并选择最好的路径。
2.接纳情绪,并选择最好的路
在一段关系中,要允许他先做一个人。
当有一天,你不开心时回到家了,如果这时你的伴侣叫你不必要生气,这个时候,你会更好吗?
没有的!因为没有释放情绪的空间。
你只需要倾诉的对象,否则久而久之就不会和伴侣分享了。
什么叫做无条件地接受情绪?那就是倾听!有的时候,只要听就够了!
首先要允许自己和对方是一个人,这是幸福生活的一个基石,也是快乐父母的基石。
(1)允许自己哭或笑
不能够全心全意哭的人,也不能够全心全意地笑。
在这个社会,我们作为服务提供者,有时候要抑制自己的情绪。
但是在生活当中要有一个空间,允许自己做一个人。
当我们跟自己喜欢的人、关心我们的人在一起,他们会去尽可能无条件接受我们的情绪。
那么,我们对待对方时候,也要先允许他们成为人,允许他有一定的空间,多听听他的心声。
你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让他感觉到毫无保留的人。
而当他不断地打开心,你们之间也才可能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和乐趣。
允许自己成为一个人,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接受自己的情绪。
(2)向他人倾诉情绪
研究表明,当我们听到了脑子里的声音,这也许会让事情更糟。
但是说出来之后,说不定就会找到一个答案,我们要不停地去表达情绪。
(3)写日记
敞开心扉或者把事情记录下来也是一种释放情绪的好方法。
有这样一项研究:首先叫一些人到实验室,然后让他们写一写过去发生在自己身上最困难的经历、感受、想法、观点。
不管是否向别人提过,都可以匿名写下来。
用20分钟时间,不用担心语法,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然后第二天再用20分钟写写最困难的经历,可以写和昨天一样或不一样的事情,依然匿名,敞开心扉去写。
这个实验持续进行了4天,每次都是20分钟,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经历和情绪。
由于身心的结合,他们的免疫系统得到加强,他们生病的概率也降低了。
只要80分钟,减少焦虑、更加快乐,而且更加健康。
在中国的文化中,人们不太应该展示自己的情绪,这完全可以。
但你需要一个发泄口,找到一个渠道充分释放自己的情绪,大哭大笑,找人倾诉,或者写下来,这是走向幸福生活的坚实基础。
3.深呼吸
人在感到压力时,呼吸会变得急促而紊乱。改变当下焦虑的状态,先慢慢地深呼吸。尝试用鼻子深吸一口气,然后从嘴里慢慢地呼出。
持续这个动作一分钟。这样呼吸,是在向你的身体和大脑传递出一个信息:现在不存在危险,你可以从那种紧绷的状态中放松下来
4.喝水
我们身体的55%-75%是由水组成,当你感觉到口渴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处于轻度脱水状态。
研究显示,即使轻度脱水也会影响精神健康和增加焦虑。发挥喝水的神奇作用吧!甚至有一项研究显示学生把水带入考场时取得的成绩,比没水时提高了10%。
5.爱的抱抱
拥抱爱的人,或者只是和他握个手,都可以融化掉压力。
研究表明拥抱会缓解一些令人紧绷的应激激素的释放,并释放出“拥抱”、“爱”等愉悦情绪的激素,而且经常拥抱还可以预防一些身体疾病的发生。
6.专注当下
研究显示47%的时间里我们想的事情,都和当前正在做的事没啥关系。而且回想过去或者想象未来都很有可能加重焦虑。
专注在当下的事情吧!虽然有时候这并不容易,那你可以试试正念,心中默问自己:此刻我感受到的、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是什么?
7.看着传递出爱的画面
一个有趣的实验是让参与者观看一些透着爱,或给人以支持或力量的图片,然后用核磁共振来测量这些参与者的大脑反应。结果是看到别人被关怀的图片,可以抚慰人的焦虑。尤其对于那些焦虑水平高的人,这样的图片效果更佳。
多看看可爱的小孩子和萌萌的小动物在一起的画面吧,简直是治愈心灵的神器。
8.接纳小压力
生活中有点小压力是好事。科学证明有一些积极的压力,可以帮助降低让人紧张的应激激素,甚至产生创造力,也就是那句老话“压力就是动力”,也就是说,你的心态决定了压力如何影响你的身心。
告诉自己,有些压力也没什么大不了。
9.拒绝胡思乱想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对压力的反应是一种内在保护机制,感到担心焦虑,会帮助我们集中精力去摆脱危险。但我们经常会夸大对事物的担心,这就可能会让我们判断失真,增加出错的几率,比如把棍子看成是蛇。
研究表明最好的方法之一,是及时把自己从噩梦般的想象中拉回现实。当脑海中冒出一个让你觉得焦虑的想法,先问自己:这可能发生吗?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10.笑一笑
“爱笑的女生运气不会太差”这句话,对所有人都适用。
笑的好处太多了,有一个科学领域叫Gelotology专门对此研究。主要发现有:笑能放松肌肉,改善呼吸和身体循环。刺激体内被称为“天然止疼药”的物质产生,并减少压力相关的荷尔蒙。
总之,笑是对抗压力和焦虑的灵丹妙药。
当然,适度的焦虑能够激发我们的潜能,让我们有更多的能量去保证成功。
丁俊贵
2024年6月21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