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空格分隔): 学习方法
前言:
想了想,一般我给出比较高评价的的非虚构类读物,大概分成三种。一种是叫做“与我心有戚戚焉”,就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共鸣,比如读王小波就属于这一种;第二种则是让我“开眼看世界”,这种在看自己没有充足认识的领域和知识背景的图书最多,之前读 创新者的窘境 就是这种(这本也是值得好好写写Blog的),一本透彻讲清楚一个问题的产业经济学的图书,的确让人读完之后有“哇,原来是这么回事儿”的感觉;第三种最土了,比如这本,就是我认为有很多我认为可以直接实践的内容了。
这本书我主要推荐的还是在6-8章
第六章:SQ3R基本上也就是传统的学习方法,先看大纲,然后列问题,然后带问题去读,然后复述,回顾,如果加上第七章的实践基本就齐了。
第七章:在实践中如何学习;本质上叫做通过做点实际的东西来学习,把Code跑起来,改点东西,再跑跑,看看能否在其他的数据或者使用场景下使用。另一方面试一方面是寻找内在诀窍,我称之为想清楚问题的本质,
第八章:基本上是一些如何集中注意力的问题
对于大脑运作原理
我们的大脑的配置是双CPU,单主机总线设计。1号CPU负责线性、逻辑思维和语言处理,处理速度较慢,我们称之为L模式;2号CPU不做任何语言处理,当你“思考”时,它会去搜索和匹配,异步返回结果,我们称之为R模式。R型对直觉、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非常重要。
基于R的不可预测性,我们需要建立外部存储设备,如记事本、PDA
等等,当有想法时记录下来,每个人都有好点子,但只有少数人会努力付诸实际先去,只有更少的人将这些好点子成功实现。
如果想成为专家,需要更多的启动你的R型CPU,作家中流传一句话:酒醉写作、酒醒修改,程序员中的结对编程模型都是L和R型充分利用的例子。
利用图像、晨写技术、写博客、散步等方式可以让你大脑中的R型自由展示。
我们渴望知道结果,从而我们总是努力消除不确定性,
但过早的下结论会减少我们的选择
因此我们需要顶住压力,推迟下结论的时间。
我们的记忆并不靠谱,甚至会有虚假记忆,用笔或类似的方式记录下你需要记忆的信息,我们需要一些东西来确保你的记忆不会与事实想去甚远。
放松以集中注意力,我们开发外部信息处理系统,以浸泡、分类和发展想法
优化当前情境,减少情境切换,因为平均需要20分钟才能返回到原来的工作状态,从而不要时不时的检查邮件,避免分心,定制单任务界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