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所著,从几个方面讲述了小米模式,“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大概就是本书的主旨。
一、关于参与感
开篇讲了几个雷军曾提出的观点,我觉得还蛮有意思的:
1、创业成功的三个关键要素:选个大市场,组建最优秀的团队和拿到花不完的钱。
2、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专注和极致,是产品目标;快,是行动准则;而口碑,则是整个互联网思维的核心。
本书作者认为,今天口碑为王的背后,信息传播发生了以下三个重要的转变:
1、信息从不对称转变为对称;
2、信息传播速度暴增,影响范围空前扩大;
3、互联网信息是去中心化的传播,通过社会化媒体,每个普通人都是信息节点,都有可能成为意见领袖。
口碑传播的三个核心(“口碑铁三角”):
1、发动机:产品(赢得口碑节点,如“快”、“好看”、“开放”等);
2、加速器:社会化媒体(微博、论坛等);
3、关系链:用户关系(和用户做朋友,让用户参与进来,卖参与感)。
“小米用什么方法让口碑在社会化媒体上快速引爆?”作者的回答是——参与感。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口碑为王,口碑的本质是用户思维,就是让用户有参与感。
“参与感三三法则”——
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
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做爆品”是产品战略。作者提出“产品规划阶段要有魄力只做一个,要做就要做到这个品类的市场第一。”
“做粉丝”是用户战略。“吐槽也是一种参与。”
“做自媒体”是内容战略。作者建议做内容运营要遵循“有用、情感和互动”的思路,只发有用的信息,避免信息过载,每个信息都要有个性化的情感输出,要引导用户进一步参与互动,分享扩散。
“开放参与节点”应该是基于功能需求,越是刚需,参与的人越多。
MIUI的做法:产品需求、测试和发布,都开放给用户参与了。
“设计互动方式”建议遵循“简单、获益、有趣和真实”的设计思路。,互动方式要像做产品一样持续改进。(例如“微信红包”)
MIUI的做法:基于论坛讨论来收集需求。
“扩散口碑事件”的扩散途径有两种:一是在开放的产品内部就植入了鼓励让用户分享的机制;二是官方从和用户互动的过程中,发现话题来做专题的深度事件传播。
MIUI的做法:产品内部的鼓励分享机制;集中资源所做的口碑事件(如为测试用户拍微电影)。
“参与感”意味着消费需求第一次超出了产品本身,不再囿于产品的物化属性,更多延伸向了社会属性:今天买东西不再简单的是能干什么,而是我用它能做什么,能让我参与到什么样的体验进程中去。
二、关于产品设计
产品需求有长期、中期、短期的定义。长期开发方向由团队沟通决定,中期和短期基本就是在和用户的互动中,碎片化产生,这个过程也会反过来修正我们设定的长期目标。
处理碎片化的需求,三个方法:
1、先处理浮出水面的需求;
2、第一时间公式需求改进计划;
3、让团队结构也“碎片化”。
用户体验的三个“渐进式命题”——确定为谁设计、好用、好看。
设计的原点不是产品,而是人——创造出用着顺手的东西,创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并由此感受到生活的喜悦。——无印良品总监原研哉
活动产品化:把活动当作产品来设计和运营,持续优化。(例如生成精美的分享图片)
三、关于品牌
经典定位理论是指开创并主导一个新品类,如何在潜在用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小米品牌的胜利,首先是“互联网手机”这个新品类的胜利。
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定位在操作方法中,还是和以前一样讲究用户群聚焦和传播信息简化,但作者认为有两个重要变化:
1、以前是竞品思维,现在是产品思维;
2、以前是劈开脑海,现在是潜入大脑。
小米做品牌的路径:一开始只专注忠诚度,通过口碑传播不断强化这一过程,到了足够的量级后,我们才投入去做知名度。
对于一个品牌,知名度意味着能让用户听见,美誉度意味着走到了用户身边,而忠诚度则代表已经在用户心里。所谓的粉丝文化就是看你的品牌有多少忠诚的用户。
用户群体性的无意识认知,最终选择决定了最适合该群体的行为方式,而这其实是最优化的结果呈现。(在开始做用户之前就刻意策划设计粉丝群体名称等,反而让用户失去了至关重要的参与感。)
粉丝效应都是从一个小族群开始。大家因为某共同兴趣聚在一起。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未来将分化出无数的兴趣族群。
粉丝效应不可设计,但可因势利导,应给予他们更多可参与的互动方式。
创业之初想一个好的公司名字,主要考虑:
1、中文名要易记易传播;
2、配套的顶级域名可获得;
3、商标可注册;
4、便于国际化推广;
5、生活中早已熟悉,本身带有色彩感和富于情绪。
好的品牌宣言和愿景要简单纯粹,表达自己内心的愿景,也能激发大家对美好的向往。
“抢首发,做第一”在产品里则意味着要有创新制高点。
互联网是注意力经济,一个品牌和事件的关注度,一定要有碰撞、有矛盾、有张力才起得来。所以,传播途径中有不同的声音不但正常,还可能是好事,在其中因势利导、抓主流就可以了。一件传播事件中,如果有七成是正面声音就很好了,剩下三成负面的其实也无所谓。
没有什么比眼见为实的真相和坦诚相待的态度更有力、更能打动人了。
有些品牌公关事件,偶尔也要讲娱乐精神。娱乐不仅可以表达态度,还能扭转战局。
四、新媒体篇
如何迈出新营销的第一步?
作者的建议是:新营销的第一步,让自己的公司成为自媒体。在“参与感三三法则”里,做自媒体是公司要坚持的内容战略,也是品牌战略。
传统思路是做好媒介渠道,现在是做好内容,以前是找媒介,现在是媒介来找你。这其中,内容很关键。
企业做自媒体的内容运营,要先做服务,再做营销。
以前是媒介为王,现在是内容为王。
狭义的自媒体就是今天的大V和微信的公众号,广义的自媒体,则是指每一个有影响力的用户。
企业要花精力让自己成为能持续提供优质内容的自媒体,同时,也应该发动用户来产生内容。
如何用微博激发用户的参与感?——运营的方法是通过内容和活动来制造话题。
3个经验:
1、把微博账号当成网站一样去运营;
2、把微博话题当成网站一样去运营;
3、一定不要刷屏。
炫耀与存在感,这是后工业时代和数字时代交融期,在互联网上最显性的群体意识特征。
在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中,仅靠抽奖激励是不够的,需要运营人员持续不断的创新,设计好玩的活动形式,再配合适当的资源投入,才能够快速增加粉丝。
五、服务篇
小米组建了一个数十人的团队,专门在微博上和用户保持一对一的沟通。
作者强调语言环境,一定要“讲人话”。
小米之家1小时不修好赔20块钱。
小米客服神回复。
六、设计篇
一剑封喉,是小米设计思维的原点。
具体说就是在产品文案策划和画面表达上有两个要求:一要直接,讲大白话,让用户一听就明白;二要切中要害,可感知,能打动用户。
小米做的是口碑推荐,在定义产品的卖点时,只需要考虑一个场景,你在那个当下会向朋友怎么来推荐。
所谓营销绝对不要将一堆空话,把最能打动用户的话用最直接简单的方式说出来就可以了。
设计要留白,设计语言别太满,意思是指要留有想象空间,要有期待感。“参与感三三法则”提到的设计参与互动方式,留有期待感就是为了让用户更方便参与进来点评。
类似营销的4P理论,作者总结设计也有3W+1H:在哪里(Where),对谁说(Who),说什么(What),如何说(How)。
直观可感知,一图胜千言,这是“读图时代”最显著的注意力红利。
设计管理三板斧,有三个关键词:坚持战略,死磕到底,解放团队。
品牌的发展历程无外乎是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三步。
七、其他
弹幕本身是一种内容,但不限于此,它更代表了新一代年轻人看视频的方式。
后现代文化特征:大众创作并消费,以及对经典元素的解构、戏仿和拼贴等。
年轻人总是渴求不同的个性并渴望找到同好。
我们要去推敲怎样从开始设计的时候就能够方便用户来做二次创作,能够参与进来。然后根据用户参与的意见不断完善我们的产品,用户在参与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这个链条会形成正向循环。
《失控》的作者凯文凯利曾经说,颠覆的创新都来自边缘地带。
科技应该具有慰藉人心的力量。
无印良品主张设计刚好够用的产品。“这样就好”它是为需求设计,而不是为欲望设计。
未来属于能真正理解消费情绪的品牌。
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对所做事情的热爱,因为热爱,不管事情大小,我们就会愿意持续学习,持续钻研,持续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
企业互联网转型需要“爆扁爽”——
第一是爆,产品策略 、产品结构一定要“爆”;
第二是扁,组织结构要梳理,要扁平化;
第三是爽,团队的激励,就是一个“爽”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