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是生命的重量
文 | 汪梦芬
三年前,恩师陈清贫送给我一本《谁的奋斗不带伤》,我的内心一次又次被作者传奇的经历所震撼。今年中秋节,我跟着恩师参加了笔会,并在安徽芜湖见到了这本书的作者——赵美萍。
作为旅美作家、《知音》杂志社资深编辑、记者的赵美萍,是第一次以师姐的身份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她带领我们去了她当年砸石头的地方——小荆山。
如今,小荆山的山下变成了一个小湖泊。我们站在石头上,听美萍姐讲述着自己的苦难史。那时候她才14岁,为了赚钱养家,每天天未亮,她就背着一把10磅,一把18磅的铁锤,跟一群中年男人和妇女们在小荆山寻找可以卖到好价钱的石头。石头多的时候,她就拼命的砸它们,哪怕只能卖2元钱,她也不放弃每一次寻石、采石的机会。这让人不禁想起,14岁时我们正在干什么呢?或许绝大部分的人还在校园享受着学生时代的美好时光,享受着来自父母的庇护,而14岁的美萍姐早已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比起美萍姐,我们不知道比她幸福多少倍。
合影我们跃过一个小山丘,美萍姐拿起一块石头,深情地对我们说,这每一块石头都是有生命力的。我想,这些细小的石子演变成偌大的石头,既是一种生命的延续,也见证了美萍姐从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孩儿成为一个“女汉子”的全过程。实在难以想象,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她是如何和这些石头为伍的?
当我们经历苦难时,有的人只顾着抱怨,却从不励志改变自己。但当苦难在折磨着美萍姐的时候,她却勇于坦然接纳人生种种磨练,把自己当成一块自然原石,在饱经风霜之后,这块粗糙、不起眼的石头迸发出了生命最美丽的火花,也被更多的人发现了它的价值与珍贵。
倘若我们能像美萍姐这样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将所经历过的那些苦难变成土壤,把自己内心所有的感受、隐忍在这片土壤里,我们的生命定会开出让人意象不到、绚烂的花朵。
如今的小荆山《圣经·马太福音》中说:“心怀感恩之人将被赐予更多,变得富余。不存感恩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那些无暇感恩的人,永远不可能获得最大的满足,而他所得到的,也终将失去。相反,心怀感恩的人更容易与美好的人和物相遇。美萍姐就是这样一位懂得感恩的人。
那天晚上,她眼眶红润,激动地对我们说,没有陈清贫老师,就没有我赵美萍的今天。的确,无论是写作还是生活,清贫老师都给予过她极大的帮助。当然,美萍姐今天的成功是离不开她自身的努力的。她让我们相信,上帝看得见每个人的努力。
一个文友调侃道,他们是同龄人,曾经都抓了一副烂牌,无论这个牌怎么打,她依然在烂牌里挣扎,而美萍姐是把一手烂牌变成好牌的人,她是人生大赢家。
作者(左一)与赵美萍合影作为人生大赢家,她原本可以不用再像以前那么拼命,她完全可以跟随丈夫在美国享受天伦之乐。但天生不屈不挠的性格并没有促使她那么做,她始终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紧握手中的笔,抒写着人间疾苦。
为了把作品更好的呈现给读者,她愿意倾其所有。在出版了《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谁的奋斗不带伤》之后,历经三个春秋,她又出版了自己的第三本书——《转角遇到爱情》。近年来,她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帮助那些麻风病人,她亲自去了四川大凉山麻风村、江苏如皋麻风病院、安徽芜湖麻风村等地从不同程度上采访了那些长期与社会脱节的麻风病人。我坚信,她的这本即将出版的有关麻风病人的书能帮助到更多那些在苦难中挣扎的人们。
临别前,美萍姐送给我一本《转角遇见爱情》。在返程的路上,我一股脑读完了这本书。让我想起了美萍姐的爱情故事,她就是那个转角遇到爱情的人。她从一个离异的女子,后来再婚,并跟随丈夫定居美国。她坚持做最好的自己,敢爱敢恨的性格,活出了所有人羡慕的模样。
赵美萍师姐(左一)与谈正衡老师、恩师陈清贫(右一)正在畅谈文学创作。我以为,至深的淡定与从容,一定经过命运浮沉的洗礼,一定经过生离死别的考验,一定经过爱与恨的煎熬。生命的底色里,增了韧,添了柔。这时候平和下来的生命,已经沉静到扰不乱,已经稳健到动不摇。正因为她有了积极正面的心态,美萍姐遇到任何事情都是沉着冷静的。
安徽著名作家谈正衡老师说,苦难是生命的重量。我想,美萍姐经历的苦难,绝不仅仅是她当年在小荆山开采那些石头的重量能承载的,而更多的是,她在真正领略了平常苦难中的绝望,经历了辉煌后,始终保持着那种处变不惊的优雅风度。
或许,苦难是永恒的。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苦难。无论经历着怎样的苦难,我们都应该让自己的生命活得有重量。
作者简介:汪梦芬,90后,湖北孝感人,湖北省青年作家高研班第六届学员。写作至今已发表30余万字。作品散见《羊城晚报》《京郊日报》《文摘报》《教育导报》《楚天都市报》《联谊报》《健康报》《保定日报》《南方法治报》《每日新报》《现代教育报》《中国劳动保障报》《军队计划生育》《基层政治工作研究》《槐荫文学》等100余家报刊。作者微信号:1897266618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