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可以说很奇怪了。或者说,和今天主流价值观又是这么不相互融合。
尽量少的工作,尽量多的钱。
当然不是给大多数人看的书,只给少数人看的话。那么我们就讲一下少数人能听懂的话。
首先提出一个所谓新贵的概念。
好品质的生活,属于消费主义的价值观,从来不拖延享受,面对这个世界,采取最多的态度,是探索。
举个例子,对于不可替代资源,花多数的钱去占有它;对于可再生的产品,采取绝对远离的态度。
具体点说,机票买打折的,甚至是信用卡白送的;衣服,买基础款就好。
但对于酒店,对于一些独一无二的东西,就直接出手。
其次就是尽量减少劳动时间。
不是忙里偷闲,是能不干就不干。
然后,就是全世界去走走。
作为一个脑子已经被局限的人,估计这一点是非常少有的不自由了。
这些那些,还需要慢慢来,按照中国的方式,一点点的推进。
最害怕的往往是最想要的,按照这个逻辑,下一秒,我应该飞往地球的另一端。
最后,稀缺的资源才珍贵,当所谓的假期到来的时候,一切体验都变差,你会赤裸裸的发现,最后稀缺的,其实只是时间。
下面说说作者让我欣赏的品质。
行动派。想到的就做。
乐观派。永远认为坏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错,也是别人的错。
享乐派。永远按照生活享乐最大化的角度思考问题,投入最小化的角度看待工作。
自由派。正视时间,认为时间才是最不可替代的资源。金钱的目的是用来交换,用来让自己的时间更加丰富,而非反向。
这本书的目的,大概应该是都市杠精的极限了,也许现在就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只要任何公众号推出任何丧文,一律不看不读就好。
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所以就把自己供奉给了工作或者公司这件事情。大多数人还学会了延迟享受这件事情,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都会选择在办公室枯坐8小时的原因。
而这,也是为什么我那么喜欢现在这个年龄的原因之一。
终于,可以对那些超过我忍受范围的事情,说No了。
本书再次印证了我的一个观点,生活应该用来享受,而不是受苦;生活的意义本身,是通过自己的从生活中获得愉悦感,去传递或者去传染你可以爱的人,或者说,接受你爱的人。
作为富人,你永远义务获得开心,获得满足和愉悦感。
有了这些,你才可以给周围的人更多能量,你自己,才会获得更多的存在感。
So Be Happy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