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没登录,看到一些读者的留言和点赞,再回头看自己写的平衡工作与生活的艺术31-冥想进阶及与正念的区别这篇文章时,我几乎忘记了这是我的文,也惊讶于文笔的简练,也不相信是自己写的。当然,实际也的确是整理大师们的著作添加一些自己的经验,带些自己的口吻而已。但不管这篇文章是不是我抄来的啊,或东抄抄西抄抄,但它的确让我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我在忍不住对孩子不加词色时,内心的烦躁、我的抵抗,其实都是对自己情绪的不认同(自我认同是条漫长的路)。
文中说到,正念的要义就是以一种更乐于接纳的态度,充分体会和融入生活中任何时刻的经历。
不是指责、不是逃避、也不是解释,只需要告诉自己:这一刻我真的很沮丧。就够了。
无需去找原因,也不需要辩解。我的确是很沮丧。
日本作家上野千鹤子、铃木凉美的《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中提到“恐弱”这个概念,突然意识到我也有非常强烈恐惧自己弱小的情况。
所以我总试图辩解,来伪装自己的强大,但内心对这样的自己也是鄙视和厌恶的。
所以一旦没做到希望自己做到的/成为的,内心的烦躁和焦虑其实是对自己的不接纳。
这背后当然是有原因的,但那一刻我并不需要去纠结背后的原因,只需要告诉自己:我真的很沮丧。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无能,因而厌恶。只是这样而已。
我只是讨厌自己而已,我只是不喜欢那样的自己而已,我只是觉得那样子自己不被他人所喜欢所接纳而已。
说不纠结原因,但这样一句句梳理出来,其背后还是成长环境所造成的心智应对模式,这并不是我的错。那时我无能无力无助,但现在的我可以了!
我可以为自己做选择,我可以决定自己的行为,哪怕现在做得并不太好,但每一步每一个脚印,我都在努力做自己的主人,这让我感觉到我很强大,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我喜欢这样的自己,也感激这样的自己!我为这样的自己而自豪!
所以哪怕有一些小挫折又有什么关系呢?它们都是将成为我成就自己的阶梯,多么好的养料!
平衡工作与生活的艺术31-冥想进阶及与正念的区别文中还提到一句话:当我们能够成功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学会在我们的存在框架下独立存活的时候就实现了自我超越,而这个存在框架下的独立存活,意味着不依赖他人满足我们的生存需求关系需求和自尊需求。
我觉得我做到了,所以我已经实现了自我超越,而我会不断的在这条路上超越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