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

作者: 梅耕心 | 来源:发表于2023-07-11 15:54 被阅读0次

    在成都人民公园的川军纪念碑拍东西。短短十来分钟,一波波的人来纪念碑前拍照留念。有学校学生社会实践的,有公司团建的,都拉起旗帜簇拥在川军战士的雕像下合影。在鲜红旗帜的映衬下,画面格外生动。

    更多是市民和天南海北的游客。他们操着各地方言,让家人站到雕像下留影。最打动我的是一个七八岁年纪的小男孩。妈妈给他拍照时,小伙子“啪”地模仿敬了个军礼。孩子绝不是玩闹。身形站得笔直,表情里有一种鲜活的肃穆。我很少看到孩子有这样的状态。那是一种既庄重又充满活力的状态。

    雕像下还摆放了一束束鲜花。虽然我们没有看到献花人。但那些无言的花朵早就说明了什么。

    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四川出兵约350万,是为“川军”,占全国总兵力20%以上,居全国各省之首。川军和川籍官兵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参加了中国战场抗击日军的22个大型会战和印、缅、滇西远征军作战,守卫了大片国土。川军和川籍官兵共伤亡、失踪64.6万人,损失为全国各省之最,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民族救亡的壮歌。

    丈夫许国,不必相送

    川军的军旗是一面“死字旗”。

    四川学生王建堂投笔从戎,组建“川西北青年请缨杀敌队”;王父赠子“死”字旗。上书:“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而左侧更是一行让人血脉喷张的句子:“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死字旗

    常理来说,行军打仗是最忌讳“死”字的。更莫说父亲对儿子的人伦亲情。就算送了孩子上战场,也无不是希望孩子能平安还乡的。而一面死字旗更把川人抗战杀敌的决绝招展在腥风血雨的战场。“不除日寇,誓不还乡!”川军从军官到士兵到后方民众,无不用生命和血泪书写了民族大义的战歌。

    成都博物馆“川军魂”雕像

    《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那个被人们戏称为炮灰团的,其大号就是:川军团。川军团里只有一个真正的川籍士兵:要麻。这硕果仅存的要麻,还在剧开始没多久就因为当排头兵被日军偷袭,中枪牺牲了。

    要麻

    这里有两个细节可以作川军注脚:

    一是原川军团剩下的川籍士兵只有要麻一人。川军装备之简陋,川军抗战之惨烈可以想象。

    二是老兵要麻为什么要去当排头兵?他难道不知道排头兵更容易送命?答案是他知道。他这么做只是为了保护本要做排头兵的小兄弟豆饼。所以要麻中枪后,第一个特写镜头就给了豆饼。豆饼是要麻的袍泽弟兄。宁可自己涉险,也要保兄弟周全。

    豆饼

    川军团里最后一个川军也牺牲了。但这支部队依然保留着川军团的名号。他们也从未考虑过要更换团的番号。因为就像要麻牺牲后融入土地,四周花草恣意生长的画面一样:川军的精神早已经植根于这片沃土。

    沃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川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uay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