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我是个非常喜爱集邮的爱好者,后来,觉得集邮是“小道”,只有文学才是“正道”,于是舍“小道”走“正道”……不过,至今没有所成,书倒买了不少。
尽管如此,却一直认为藏书要比藏邮票、火花、酒瓶子高档,有文化——不光是我这么想,估计还有很多人也会这么想。可要是静心思索,觉得这只是五十步笑一百步的问题。花钱把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搬回家来,和乌鸦喜欢收集闪闪发亮的玩意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那守财奴的收藏钱财与藏书、集邮又有什么区别?买书记、藏书记、读书笔记之类的文章、书籍,只是我们喜欢书的人认为是好东西,在更多的人看来,一定觉得没有股票评论、理财方法之类的文章、书籍更有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41370/8e57aa9a2e6aab18.jpg)
因为久已疏于集邮,便也没有了自己的集邮圈。因为喜欢读书、藏书,又希望能够有一个自己的书友圈、文化圈……可仔细想来,这个圈那个圈的貌似很有文化很上档次,实际上和人家的牌友圈、交际圈没有差别。人生就像烟花爆竹,有的烟花升得很高,炸起来很是华丽炫目;有的只有声响没有礼花;有的虽有火花但不响亮;更有些就是哑炮,“噗”的一声“拉屁响”就告终结。华丽炫目也好,哑炮“拉屁响”也罢,最终都是进入垃圾箱的命运。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41370/20318356bcf95106.jpg)
想起当年读《千家诗》时,让我颇有感触的不是“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杜牧的《清明》,而是黄庭坚与高翥(zhù)的《清明》诗。
黄庭坚的《清明》是这样写的: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往古今来,蓬蒿满眼,不管生前是贤是愚,死后有什么区别?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41370/f2e56cf04357788a.jpg)
再来看高翥的: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人死之后,儿女们到坟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流到过阴间呢?
浑浑噩噩过日子,人生肯定无意义;可人生百年,生不带来死带不去,即使功标青史、流芳百世,于死人又有何用?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人生的真意义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