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宁静无以致远

作者: 追梦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21-03-10 22:24 被阅读0次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曾经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前一句好理解,就是清心寡欲,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可后一句是什么意思呢?宁静这个词,理解起来有点难。因为好多状态都是宁静。心如止水不是一种宁静吗?心平气和不是一种宁静吗?镇定自若不是一种宁静吗?但这些宁静的状态,都好像与致远挂不上钩。

    那我们设想一下,漆黑的夜里,一个人打开手电筒,把光线晃来晃去,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这是一种宁静状态吗?你肯定会说:不是。因为他无法仔细地观察周围的某个事物。但是,如果他把手电筒对着一个目标,不动不动地让光线打在目标上,这是一种宁静状态吗?你一定会说:是。因为他可以仔细地观察目标了。这后一种状态,用另一个词表达,就是专注。

    所以,宁静其实就是一种专注的状态。“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就是说,没有专注就无法达成远方的目标,实现心中的远大理想。专注对一个人非常重要。

    《孟子·告子上》不是有这样一个故事吗?有一个闻名全国的下棋高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很专心地听老师讲,另一个人一边听,一边想着有鸿鹄将至,要去拿箭把它射下来。结果,这个人即使跟人家一道学习,学得也一定不如人家好。是因为他的聪明不如人家吗?自然不是。所以孟子得出结论说:“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就是说,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理论,学习专业技能,如果不专注,效果好不好就更不用说了。专注才能聚焦你的时间和精力,把知识和技能学好,打牢实现理想的基础工程。

    专注,才能让你有限的生命更加丰满。司马迁创作史记,就是一个宁静和专注的范例。司马迁之父司马谈曾任太史令,曾将修史作为自己的使命,可惜壮志未酬身先死。临死前将遗志嘱咐儿子司马迁。司马迁子承父志,继任太史令。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史记》的编撰。但是,天汉三年(前98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因在汉武帝面前为李陵辩护而被捕入狱,并被处以宫刑,在形体和精神上受到了巨大的创伤。

    司马迁出狱后任中书令,他忍辱含垢,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史书的编撰上,就像使自己遭受巨大痛苦的宫刑没有发生过一样。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前后经历了14年,终于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司马迁之所以能完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就是因为他能够做到宁静和专注。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宁静就是做个目标专一的挖井人,不挖出泉水不肯罢休。

    宁静,是每个有为者所要追求的心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非宁静无以致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udg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