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六公主安排电影,都是最近两年才公映的影片。今日上午看了一部《峰爆》
看看演员表,黄志忠,刚刚刷过《人间正道是沧桑》,一点点的表情,一丝丝的小动作,都带着戏呢。值得信任。
朱一龙,看过他的《叛逆者》,眼睛里有内容,哭戏感人, 是个会琢磨会演戏的演员。
别的呢,还有陈数,《半生缘》《暗算》都有上乘表现。周晓鸥,配角担当。张译,大银幕上都能够表现优秀。
演员阵容的确够强,然而看的时候总感觉不是那么回事。
看完想了想,一句话吧。导演想要的东西太多,最后什么都没有表现出来。
一场山崩地裂的自然灾害面前,展开了一场场生死营救。定性是灾难大片。
要说主题呢,主旋律没跑,为什么有那么多枝枝杈杈?父子之间的隔阂与和解,爱情的伟大力量、自我心理的成长与救赎、为了县城百姓的安慰舍弃十年工作成果的壮举、科技助力建设和救援等等,在这部片子里都有,什么是主线,反而不清不楚。最后滚字幕前,用了老照片和文字,向铁道兵们致敬。按说致敬铁道兵们应该是主线了。可是除了父亲的角色定位是一个曾经的老铁道兵,在这次救援中又承担了以牺牲而告终的结局之外,就是那几个选择爆破隧道时挺身而出安放炸药的隧道建设者们,此外看不出与铁道兵们有什么关联?是不是导演也意识到这一点,才会安排滚字幕前,用了老照片加文字说明的方式,点了点题。跟我们写考场作文类似,看看主题不够突出,于是乎,结尾处狠狠地直接点主题,生怕阅卷老师不知道,管他与前文是不是协调一致,只要我点了,你就不能说我跑题不是吗?至少三类文等级达到了,如果你被我感动哭了,二类就妥妥的,保险着呢!
因为主题不明,所以剧情的逻辑就没办法推敲。先是要炸隧道才能救命,后来是要炸山救命概率最高。于是乎选择峰爆。安放炸药要父子二人徒手攀爬悬崖,有没有考虑过他们这个行动成功的概率是多少。没有实施前,只有的50%好不好,此外就没有备选方案了,怪不得这个被保下来的隧道修了十年。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对这个太了解,于是上网查了查。
![](https://img.haomeiwen.com/i13033526/ee0930ecde157a54.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033526/073577aeac6e4ced.png)
这个统计图表中修建完成的隧道修建时间里最长是7年,没有修完的是2016年开工,至今也是7年,也许这些隧道有可能成为十年无法完成的吧?
安放好炸药,男主已经没有力气离开即将爆炸的绝壁上的那个山洞,女友的一番话让他重新站了起来。不仅站了起来,而且神奇的从绝壁上纵身一跃,双手稳稳地把住了直升机的滑橇(这个词也是刚刚学会的)。
随后,小山峰爆破后成为保护县城的路障,妥妥的挡住了一座更大山峰的解体后滚滚落下的山石。是不是只有我一个幼稚地出现了灾难化想法——挡不住的后果是什么,大小山峰会一起滑向县城,灭顶之灾无法避免。当然电影时长不允许,只能胜利告终,下班回家。
这是主要一条线上的逻辑无法解释,极其恰当的诠释了领导在会上经常鼓励我们的一句话——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导演编剧们想到了,演职人员就做到了。没毛病哦!自愧不如啊!
其他那碎碎的就没法说了嘛。开头一部分隧道里的透水事故的解决,赶着从地下河的另一端进入山洞与自发救援的父亲以及乘客们会和、还有指挥部的大屏幕上实时直播的小山峰的爆炸大山峰的崩裂,都让我认为科技的力量高于一切,没有科技就没有未来。可是这样的科技力量,还要让父子二人徒手爬悬崖,安排了父亲为儿子牺牲的结局,是为了让观众们提心吊胆之时,还要被父子深情、老铁道兵的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家的高尚精神感动的热泪盈眶乃至泪流满面么。你看你看,人家父子二人刚刚见面,父亲就为了大家为了儿子舍身而去,不是明明白白的对我们说,不要与父母较劲了,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场面吧。
还有那女友,最大的功用就是那一番电话了。导演怕不是不知道朱一龙的千万粉丝无论男女,都喊过他老公的吧?你让人掉了粉可咋办,你让饰演女友的演员被小笼包们围攻了咋办!
最后一处父亲独白道出此次前去的缘由,想来是要打动人心的,可还是给了我画蛇添足的感觉。儿子早就猜出了父亲的此番前来一是看隧道,二是监督儿子。非得用个画外音,把观众当什么,前提是你没看明白,我直接告诉您好了。你且稳稳坐着,不用动脑,用上眼睛和耳朵就好,省些子力气。
当然,这电影也并非一无是处。小的细节处理可圈可点的还是不少。儿子为父亲递过咖啡前试了试热度和父亲为儿子穿上鞋子的动作,岩洞里儿子对父亲的一番往事的倾诉,父亲听后,默默走到另一处坐下低头,那个场面中的那一缕光线一下子穿透了我的心。
总之,不唯一的主题、无法言说的剧情走向,耽误了一众好演员。想要的太多,反而什么都削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