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之死

作者: 桑零蓝 | 来源:发表于2019-10-24 23:08 被阅读0次

    虽然早早地猜到了结局,但当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凯文·史派西那平静中带着一丝悲悯的目光,还是让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已经很久没见过这样成熟睿智的理想主义者了,他的死,让人扼腕叹息,痛彻心扉。

    1、

    在电影《大卫·戈尔的一生》中,凯文·史派西饰演的大卫·戈尔是一个著名大学的哲学教授,他满腹经纶,风度翩翩,他讲拉康哲学,迷倒课堂上所有的学生,他在哲学和现实世界间穿梭,给学生展现奇妙而深刻的思想,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这是我看过的所有凯文·史派西饰演的角色中最富个人魅力的角色,也是我能想像的一个教授最好的样子。

    但在电影开头,大卫·戈尔已经是一名在监狱呆了6年的死因,罪名是谋杀女同事康斯坦斯,还有几天就要执行死刑。曾经受人尊敬的社会精英,沦为了被人唾弃的罪犯,声名狼藉。

    康斯坦斯死状惨烈,全裸,头上套着黑色头塑料袋,双手被铐在身后,手铐的钥匙在她胃里。她没有办法挣脱,最终窒息而死。

    不远处架着摄像机,说明有人拍下了康斯坦斯死亡的全过程,但是录像带消失了。

    警方在康斯坦斯身上找到了大卫·戈尔的精液,还有塑料袋上的半枚指纹。

    在此之前,被学校劝退的女学生波林曾告大卫强奸,虽然后来撤销了控诉并离开当地,但舆论普遍认为她是被大卫强悍的律师逼退的。所以康斯坦斯案一出来,舆论一边倒地认为大卫就是个斯文败类,是凶手。

    女记者贝西关于青少年卖淫的报道引起了关注,但她坚决不提供她的卖淫青少年的线人的线索给警方,从而入狱两个星期。

    从不接受记者采访的大卫·戈尔主动找上刚刚出狱的贝西,因为她口风紧,只要他说不要记录的内容,都不会被透露出去。大卫星期二、三、四三天每天下午接受贝西两个小时采访,星期五下午他将被执行死刑。为此,贝西所在的杂志社需要支付大卫·戈尔50万美元现金。

    在采访前,贝西对大卫是抱有偏见的,她不认为司法会轻易冤枉一个人。

    在死刑监狱呆了6年的大卫,依然保有一个哲学教授的冷静、睿智和幽默,他通过自己的讲述,一点点把贝西带入自己的故事里。

    贝西开始觉得,大卫是真的被冤枉了。她拼命地找线索,亲自上阵,重演了康斯坦斯的死亡过程。她发现,完全可以自己套上塑料袋,自己把手铐在背后,把自己憋死。

    康斯坦斯死于自杀。并且录下了自杀的过程,只要找到录像带,就能救大卫。

    2、

    康斯坦斯和大卫·戈尔都属于一个激进组织——死囚守护者,反对他们所在的州执行死刑。组织的前负责人达斯第·莱特因为行为太激进被开除,他是康斯坦斯的同居男友。

    层层抽丝剥茧,贝西终于勾勒出了事情的轮廓:因为州长是一个强硬的死刑坚持者,康斯坦斯和达斯第·莱特设计了一个局,已患白血病的康斯坦斯用那样的方式自杀,达斯第·莱特藏起录像带,在大卫·戈尔被判死刑后,再拿出录像带,以证明好人是有可能被冤枉的,从而逼迫州长同意取消死刑。

    但因为达斯第·莱特的激进,他没有听从康斯坦斯的安排,打算等大卫·戈尔被执行死刑后再拿出录像带,这样更能引起公众的愤怒和同情,让舆论起到更大的作用。

    星期四下午,最后一次谈话结束的时候,大卫对贝西说:“明天这个时候,我已经死了,我知道时间,但不知道为什么,你还有24小时寻找答案。”

    周五下午,贝西潜进了达斯第·莱特的住所,终于找到了那盘录着康斯坦斯死亡过程的录像带。她开着车直奔监狱,希望能在死刑执行前把这一证据提交。

    车子却半路出了故障,贝西截不到车,一路狂奔。但当她精疲力竭地赶到监狱的时候,法官正在宣布大卫的死亡时间。贝西崩溃地大哭。

    录像带公布后,整个州都在为大卫的冤死惋惜,州长面临从来没有过的取消死刑的巨大压力。

    为自己没有及时赶到深深自责的贝西收到一卷录像带,上面写着“不要记录”。贝西把房间反锁,播放了录像带,发现这才是真正完整的康斯坦斯自杀过程,比她之前拿到的多了一些内容,当录完康斯坦斯的自杀过程后,录像者上前关了录像机,录像带中最后一个画面定格在录像者的面孔上,赫然是大卫·戈尔。他设计了自己的死亡。

    3、

    很多人在讨论大卫·戈尔、康斯坦斯和达斯第·莱特到底谁才是真正的主谋,有些人甚至认为大卫·戈尔是因为失业迫于无奈才成了同谋者。

    我认为这是不需要讨论的,当然大卫·戈尔才是真正的主谋。

    导演特意每次都用很多个镜头把大卫·戈尔的讲述部分和其它内容分割开来,正是因为他的讲述只是为了引导贝西的认知和行为,让贝西按他的预设一步步调查出事实,完成自己的思想转变,成为他思想的后继者。他的讲述并不完全是真实的。

    我甚至认为,大卫·戈尔和州长那场电视上的辩论都是他设计过的,以激怒州长说出“只要能找到一个被判死刑的人是冤枉的,就同意废除死刑”的话。

    在辩论的前半部分,大卫游刃有余,谈笑风生,后面忽然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说话飞快,难以沟通,和前面的风格完全不一样。

    从电影中大卫的整体表现来看,他不像那么容易失控的人,他是一个思想深刻逻辑严谨又有强大表达能力的成熟的哲学家,他善于掌控,能通过谈话让对他有成见又聪明有经验的贝西完全被他带节奏。

    他成熟睿智、洞明世事,他设计自己死亡的同时,还不忘卸去贝西的愧疚感,还记得换来50万美元的现金留给他的儿子。

    他参加过无数活动,见识过各种场面,心理成熟又强大,怎么可能在一场小小的电视辩论中,在自己占优势的情况下忽然失控把握不住语速和节奏,搞砸一场对他们组织来说很重要的活动?

    类似这样的他的表现矛盾的地方,电影中有很多,特别是在他的讲述中呈现出的他的形象,和现实中的他呈现的非常不符。

    《大卫·戈尔的一生》,讲述的是一个知识分子殉了自己理想的故事。为了说服固执的州长,为了挽救那些年轻的生命,为了实现自己的学术追求,他决定用自己的生命作代价。他像影片中不断提及的苏格拉底一样,在可以活下去的时候,自己选择了死亡。

    凯文·史派西塑造的大卫·戈尔太美好,让他的举身赴死无比震撼。

    我不想进行学术上的观点讨论,这没有意义,影片最大的价值,是塑造了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只为了追求心中更好的世界,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而不是选择做一个聪明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只谋求自己的功名利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精英,他们引领人类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无私的智慧的优秀的人们,人类世界才不会一直向下,沦落为小丑和蝙蝠侠的哥潭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识分子之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ujj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