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人解读
1、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这是一部正面强攻我们时代的作品,它表现了一代人的复杂经验。在当代长篇小说陷入“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僵局之时,这部小说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范本。曹文轩指出,读《耶路撒冷》我们面对的是经验,一个人的经验,人生的经验,生命和生活的经验,这些经验非常古老,又非常新鲜。徐则臣还很年轻,他呈现给我们的经验已经是阅历丰厚的看透一切,在这些故事当中,我们回到了生活,回到了我们基本的生存状态。
2、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徐则臣的写作让他既吃惊又满意,为了展现其中的多重矛盾和冲突,他写到了国际与国内、城市与乡村、外省与首都、文化界与商界等多个方面。
3、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徐则臣展现的虽是以‘70后’为中心的形象,但写的却是整个时代。《耶路撒冷》可以说是‘70后’作家中迄今最具雄心的长篇作品,徐则臣力图大规模地、全景式地梳理和表达一代人的经验,他们的写作,是经验的和体验的疼痛,而不是观念的疼痛。”
4、评论家陈晓明把《耶路撒冷》称作是“70后”群体的“小史诗”,“徐则臣企图为70年代人做传,书中没有英雄,没有传奇,讲述的是微不足道的人物,在中国当下历史中,找到了他们精神上一个足够深厚的土地”。
5、《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出现徐则臣,在今日中国文学写作的语境里是一个值得心中暗喜的信息,它从学院传出来,意味着中国文学被忽视甚至部分地或者说曾经断裂的学院写作的传统有了新的生机。
6、作家 宁肯:徐则臣的《耶路撒冷》在我看来就是接近理想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突出的特点就是建立了自己的格局与视角,我们通过他的格局与视角看到了一个完整的立体的世界,世界或现实再复杂再无序,也会因为小说家赋予了某种独特的形式,而让我们得以窥到某种内在的秩序。
7、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奖词:徐则臣的写作敏锐、正直、宽阔。他的小说,正视人类经验的复杂,体认卑微人生的艰难,也珍视个人成长史上的创伤记忆对自我的影响和塑造……
二、读者书评
1、读者“橘子小姐”:纳博科夫创造了“洛丽塔”,徐则臣重塑了“耶路撒冷”,这个美妙的词,被赋予了足够的神秘和悠久,令人激动兴奋。故事的展开像一棵大树,登场的人物如细枝蔓丫伸展开,而粗壮的树干足以支撑各种细节、轶事。
2、读者“王欣 sjtu”:赎罪与被赎或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曾有过黑暗的幽洞有人为了看到新的光明努力生活有人为了隐于黑暗放弃生活。
3、读者“小羽贯众”:好的小说总有打动人心的力量,那是一代人的生命经历。徐则臣的野心之作。
4、读者“cage”:故事中的人们似曾相识,我喜欢杨杰出,人么仗义,聪明,拿得起放得下,一辈子活得明白。有人说中国人的问题是人人都想当皇帝,可是哪里的人不是呢?
5、读者“第三人称的自己”:每一代人的原罪都是不同的,承继自上一代,言传至下一代。不被自己原谅,就会被时间遗忘。你希望它出现,得到解释,获得肯定,可是不行。只有一无所知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无所不知。
三、经典语录
1、出门透透气。天下氧气的成分都一样,一口气吸下去你不会比别人抢到更多的负氧离子,你抢到的只可能是更多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工业废气和汽车的屁。
2、生活可以很苦,住地下室,吃盒饭,出了门照样乐乐呵呵。
3、他说转街时自己变成了一朵云,转得越久,精神上的杂质越少。
4、沉默正在被像纸页那样翻过去.沉默的消失和沉默本身一样,让人心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