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个朋友发微信给我抱怨说,自从结婚生孩子之后跟婆婆的关系很恶劣,问我结婚后跟婆婆的关系怎么样。我跟婆婆因为不住在一起,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没有深度的融合过,只是偶尔见面,所以不曾出现我朋友说的那种婆媳恶劣关系。我平时不怎么爱看国产家庭伦理剧,因为里面充斥了谎言、猜疑、矛盾、计较、苛刻。我只爱看动画片和刑侦犯罪片,因为那里面没有谎言,只有真相。虽然真相有时候很残酷,也不一定是我们能接受的,可是谎言带来的伤害远比真相带来的伤害更残酷。
我问朋友,你们婆媳关系的主要矛盾在哪里呢?说来说去,不过也就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再加上育儿教育。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社会心理学中的角色和角色期待,看看我们究竟该如何处理婆媳关系。
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承担了很多角色。角色,也称为社会角色,从心理学来说,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它是对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按照角色获得的方式,可以分为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先赋角色是建立在先天因素基础上的,比如一个女人可以有女儿、妻子、儿媳、母亲这四种先赋角色;而成就角色主要是指通过个体努力获得的角色,比如一个女人可以通过努力成为一个部门经理,优秀员工,教师、医生等。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你,或者你认为别人,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作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个体的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由个体作出行为反应的背景所决定。
角色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每一种角色在扮演过程中分为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三个阶段。
举个例子来说,我怀孕的时候,公公婆婆从蚌埠来看我。饭后闲聊,婆婆问我,准备在合肥哪个医院生孩子,我说还没有定。婆婆说:找个近点的医院,方便。很巧的是,当天晚上我妈打电话来问我近况,也问我医院的事情,我妈说:找个好点的医院,安全。
找个近点的医院,方便;找个好点的医院,安全。
作为一个女人,你会如何看待这两句话?作为一个女儿,你听到你妈妈的话,你会觉得很窝心,觉得还是妈妈心疼自己,知道生孩子痛苦,安全第一。但是听到婆婆的话,你会不会觉得婆婆一点不疼自己,只考虑地点的方便,不考虑分娩的安全呢?倘若你有这种想法,那说明对你婆婆来说,你把你自己当成了“女儿”,而不是“儿媳”。婆婆没有生育养育我们的血缘关系,没有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給与更多的关注,她思考的是她的儿子在看护他老婆生孩子的时候,如何省时间不用来回跑,不会辛苦。她思考的是如果有紧急分娩情况,近一点的医院会更方便。这是很自然的想法。如果一个女人听到婆婆说类似的话就生气就难过,这说明这个女人对婆婆有了错误的”角色期待“。你期待婆婆像妈妈一样对你,那你是否像”女儿“而不是“儿媳”一样对待婆婆呢?
生活中的很多矛盾、冲突和纠纷,都是因为有了错误的角色期待观念。角色期待其实是对立的,就像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样,你对别人有角色期待,反过来,要反省自己是否扮演着正确的角色。这是角色领悟阶段。如果是错误的角色,就会产生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失败等角色失调现象。
角色的学习经常随着角色的改变而进行,因而角色的学习是无止境的。可以说,人们正是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在不知不觉的“角色学习”过程中,逐渐把社会的行为规范转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期望是实现角色的有效手段。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角色期待是他人提出的希望,只有当这个人自己领会并按照这种希望去行动时,才能产生一定的期待效果。这就是最后的角色实践阶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