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高铁上,观看师兄推荐的美国电影《超脱》,豆瓣评分8.7分,不过这不是一部轻松的电影,因为导演托尼凯耶特别喜欢反映美国社会问题,看完有些费神,但是蛮有启发。记得香港导演陈可辛在一个广播节目分享:电影的主题说到底,其实就是导演内心最想说的一句话。《超脱》一开始,引入了法国存在主义作家阿尔贝.加缪的一句话:And never have I felt so deeply at one and the same time so detached from myself and so present in the world---Albert Camus。我从未如此深刻地感受到与灵魂相距甚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
导演托尼.凯耶(Tony )心中的这句话是这句话吗?
主人公亨利·巴赫特(阿德里安·布洛迪饰演)是一名老师,原先雇主在推荐信中对他的教学推崇备至。这让他很容易得到一份新工作:到一所中学十一年级的一个班代课。这所中学问题少年扎堆,有易怒暴打同学;有着装暴露还振振有词的;还有被批评后带着妈妈来闹事,向老师脸上吐口水报复的。过去三年这所学校的学生成绩持续下降。自信的亨利·巴赫特拎个工作包上任,在第一堂课上,他冷静轻松化解两个顽劣学生的挑战,赢得学生们的尊重,尤其是学生梅雷迪恩的敬佩。
生活中,亨利·巴赫特常常去养老院探望自己的外公。亨利·巴赫特的母亲,在他7岁自杀,外公为自己的过错深深自责,不能自拔,精神有些错乱,内心深处一直渴望得到女儿的宽恕。母亲自杀的悲痛场景也时时出现在亨利·巴赫特的脑海,挥之不去。回家的公交车上,遇到无家可归的性工作者Erica Lous,面对她的诱惑、纠缠和谩骂,亨利都一笑带过。第二次相遇,面对饥饿的Erica的哀求,出于怜悯,亨利把她带回来家,开始帮助她。在外公奄奄一息之际,亨利赶到病床前,模仿自己母亲的声音,让外公相信女儿宽恕了自己,在平静中辞世。在Erica的询问下,亨利终于能平静地说出这段埋藏内心的往事,实现自己对往事的超脱。最后,亨利准备把Erica Lous送到救护中心,离开时Erica强烈央求留下,不要被带走,她认定亨利是她唯一的亲人,她声泪俱下的央求撕心裂肺。
工作中,在这个逼得老师失声痛哭、几乎发疯的学校,亨利开始在自己的课堂上,引导学生们如何面对压力,让自己避免变得麻木,学生梅雷迪恩的内心被点亮。梅雷迪恩原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课间课余用照相机记录着身边发生的一切,回到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画画创作,她的画作充斥着灰色和黑色,展现出内心的苦闷和挣扎。现在,她开始创作有色彩的绘画,被突然闯进来的父亲,用一贯的腔调,又开始无情的指责、谩骂、威胁,根本没有看到女儿的变化,彻底摧毁自己女儿的价值感。第二天,梅雷迪恩带着为老师创作的摄影作品,来到教室找亨利倾述。得到老师肯定的鼓励后,她靠在老师胸前失声痛哭。这一幕偏偏被亨利的爱慕者老师看到,并误解他与女学生有不轨行为。为了彻底摆脱烦恼,无助的梅雷迪恩在学校的午餐会时间,在老师的注视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导演托尼凯耶说:“他很喜欢关注重大的社会问题,这部影片是讲述和探讨美国教育问题的。”
Tony是个心思细腻的导演,他总是想尽办法,把环境、人物、事件尽可能交待清楚。为了把语言背后、影像下面和脑海深处的关键信息呈现给观众,他在一开始,安排主人公用纪录片的形式分享自己的教育观和世界观,让他把内心的看法娓娓道来,剪辑在整个影片的事件之后,很多经典台词来此这里。同时,导演还用漫画加动画的形式,描述当事人的心情。导演用血红色滤镜下母亲自杀场景的闪现,视觉焦点的失衡,构图的不规则,表达亨利沉浸在往事的纠缠中。
为了表达主题诉求,导演多处应用对比的手法,比如对于往事回忆,麦迪逊询问时他回避,而在Erica的询问下,送走外公之后,亨利可以超脱往事的羁绊。工作中和生活中的拯救和帮助也是一个对比。
生活中,亨利可以利用自己的力量成功拯救Erica,在他去到救护中心,Erica看到来探望的亨利,冲上来深情的抱住亨利,导演在出处用镜头绕着他们拍摄180度,停留整整26秒。一缕晨光洒在他们身上。爱和宽容,让亨利成功拯救一个街女,也可以让原来的路人产生如此深沉的链接。
工作中,他可以在课堂开启学生的心灯,但是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教育造成的创伤,却不可弥补。梅雷迪恩父亲对她的语言暴力所带来的内心创伤,绝不仅仅是梅雷迪恩的眼泪和哭泣。在这个桥段之后,切入亨利的分享:“在试图成为父母之前,人们应该先确定自己达到了那个标准!”最后,亨利笑着说出一个幽默:“别在家里做实验”。这个黑色幽默背后的问题,就是梅雷迪恩内心症结所在。
梅雷迪恩被责骂后,内心的创伤,导演是有体悟的,这也是他让自己的女儿来试演这个角色的原因。导演对自己年轻时因自私而疏忽父亲的角色而内疚,他希望经历过成长中艰难的女儿来演绎角色的创伤感。电影中梅雷迪恩父亲如果能够看到他的指责(他以为是为了女儿好,出于对女儿的爱)在女儿心中造成的创痛,让他觉知女儿是如何感知他本来想表达的父爱。有了这份觉知,他也许会做出改变,让自己 的爱回复本来的样子---阳光,给你温暖,同时给你自由,而不是绳索,甚至是刀剑。就像亨利对待Erica,告诉她原则,选择权给回她:
导演用生活中拯救的成功对照教学工作帮助的失败,来警醒家长和教育当局:我们的心在冷却,唯一能做的死抱怨一无所有(世界最富的国家人民身在福中,却浑然不知),希望他们能有所作为,否则美国的学校就成了爱伦诗中,即将倾倒。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拯救这的一代。
导演让主人公被动的呼喊出:他内心的责任感。这也是他很喜欢关注重大社会问题道德诉求。
如何拯救?
在整个一个国家的教育系统化中,学校、家庭之外,还需要有社会和宗教的力量。最最重要的还是家庭。
我记得《56号教室奇迹》的雷夫老师在中大演讲时,他说过:我们是孩童的依靠,请给他们可靠的肩膀。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们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有担当,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
阿尔贝.加缪就是因为小学老师的一再家访说服阿尔贝的父母,他才能继续上学。在获得诺贝尔奖时,他还专门提到这一点,感谢他的老师。
挺认同这句台词:做父母之前,先确定自己达到了那个标准。不要在家做实验。
电影中有个反面的老师,课堂纪律一团糟,在铁网背后掩耳盗铃,以为被人看不到自己,在家里被老婆视作透明。
去阅读,保护和保卫自己思想的新鲜,可以Assimilate Ubiquitous,避免思想收到伤害,使我们日渐麻木。培养双重思想,意味着在一个人的思想中同时保持并且接受两种相互矛盾的认识的能力。
这就是超越之道。管虎在《老炮儿》剧本的封面有这样一句话:你看不惯这个世界,因为你已经看不惯这个世界。
《超越》给我的启发是:
不要看惯了世界,不要看惯了自己。
补:过去七天被病痛折磨,恍恍惚惚。今天终于好了。
“晚上把问题带回家,
白天带着问题上班。
这种无助,对于勇气的认知,就像在海上漂流。
没有救生衣,没有安全感。
突然你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