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爱之依告诉你清明不是个只能悲伤的节日!

爱之依告诉你清明不是个只能悲伤的节日!

作者: 爱之依 | 来源:发表于2019-04-04 16:30 被阅读0次

    万物齐乎巽

    物至此时

    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清明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历书》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三候

    清明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

    一候|桐始华

    桐花开始开放,这里的桐花指的是泡桐。泡桐在清明时节应时而开,花大型,紫、白两色,是春、夏递嬗之际的重要物候。

    二候|田鼠化为鴽

    鴽,是指鹌鹑类的小鸟。根据《夏小正经文校释》的记载,鴽这种候鸟,春天来于农田间活动,而田鼠这时却因为天气渐热躲到地底下去了。

    田鼠为至阴之物,鴽为至阳之物。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

    三候|虹始见

    虹为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七十二候歌中亦说:虹桥始见雨初晴。

    寒食、上巳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具有节气和节日两重意义的节气。

    清明节融汇了两个古老的节日,一个是寒食节,一个是上巳节,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而清明节的民俗活动则多余上巳节有关。

    寒食节: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

    寒食节起源是晋文公感念介子推的忠诚之志,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寒食有凄风苦雨,以断火、冷灶为气氛。早时民俗中的断火三日,其实是为了清灶,以新火换旧火。三天不用火,吃冷食以清理肠胃。

    《岁时杂记》说:“清明前二日为寒食节,前后各三日,凡假七日。而民间以一百四日禁火,谓之私寒食,又谓之大寒食。北人皆以此日扫祭先茔,经月不绝,俗有寒食一月节之谚。”

    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

    唐朝王冷然的《寒食篇》中说:“秋贵重阳冬贵蜡,不如寒食在春前。”即寒食节的重要程度超过了重阳节和年终蜡祭。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这不仅表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上巳节: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

    清明节后来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

    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

    因为此时正当季节交换,阴气尚未退尽而阳气“蠢蠢摇动”,人容易患病,所以应到水边洗涤一番。

    所谓“禊”,即“洁”,故“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弥致病因素的仪式。

    晋代陆机有诗写到:“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即是当时人们在上巳节祓禊、踏青的生动写照。

    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清代诗人介石在诗中说:“桃花雨过菜花香,隔岸垂柳绿粉墙。斜日小楼栖燕子,清明风景好思量。”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人间风景正好。带着家人走进远山近水的田园村落,沐浴清新秀美的春日风光,缅怀前人,珍爱生命,学会感恩。

    人生不长寿,何事不重来?自叹人生短短几十载,不忆往事看祭台。

    也许这才是清明节带给我们的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之依告诉你清明不是个只能悲伤的节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urq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