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浏览器地址键入URL,按下回车之后经历的流程
首先浏览器会依据URL逐层查询DNS服务器缓存,解析URL中的域名所对应的IP地址。DNS地址从近到远依次是浏览器缓存、系统缓存、路由器缓存、IPS服务器缓存、根域名服务器缓存、顶级域名服务器缓存,从哪个缓存找到对应的IP则直接返回,不再查询后面的缓存。
找到IP地址后,根据IP地址和对应端口(默认80端口)和服务器建立TCP连接。
浏览器发出读取文件的HTTP请求,该请求发送给服务器。
服务器对浏览器请求作出响应,并把对应的带有HTML文本的HTTP响应报文发送给浏览器。
浏览器解析HTML渲染页面
浏览器释放TCP连接
2:为什么TCP客户端最后还要发送一次确认呢?
主要防止已经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突然又传送到了服务器,从而产生错误。
如果使用的是两次握手建立连接,假设有这样一种场景,客户端发送了第一个请求连接并且没有丢失,只是因为在网络结点中滞留的时间太长了,由于TCP的客户端迟迟没有收到确认报文,以为服务器没有收到,此时重新向服务器发送这条报文,此后客户端和服务器经过两次握手完成连接,传输数据,然后关闭连接。此时此前滞留的那一次请求连接,网络通畅了到达了服务器,这个报文本该是失效的,但是,两次握手的机制将会让客户端和服务器再次建立连接,这将导致不必要的错误和资源的浪费。
如果采用的是三次握手,就算是那一次失效的报文传送过来了,服务端接受到了那条失效报文并且回复了确认报文,但是客户端不会再次发出确认。由于服务器收不到确认,就知道客户端并没有请求连接。
3:如果已经建立了连接,但是客户端突然出现故障了怎么办?
TCP还设有一个保活计时器,显然,客户端如果出现故障,服务器不能一直等下去,白白浪费资源。服务器每收到一次客户端的请求后都会重新复位这个计时器,时间通常是设置为2小时,若两小时还没有收到客户端的任何数据,服务器就会发送一个探测报文段,以后每隔75秒钟发送一次。若一连发送10个探测报文仍然没反应,服务器就认为客户端出了故障,接着就关闭连接。
4:当在传送完数据之后,客户端会和服务端之间有四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发送一个FIN和序号过去(seq=u),用来表示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有关闭的请求,同时关闭客户端到服务端的数据传送,客户端就进入FIN_WAIT_1的状态。
第二次握手:服务端收到FIN=1的标志位时,就会发送一个ACK标志位代表确认,然后确认序号就变成了收到的序号加1,即ack=u+1(FIN和SYN在这点上相同,但是作用不一样)这时候服务端进入CLOSE_WAIT状态,这是一个半关闭状态。只能服务端给客户端发送数据而客户端不能给服务端发送数据。
第三次握手:这次握手还是由服务端发起,这是服务端在传完最后的数据(没有就不传)就会发送一个FIN=1和ACK=1,且序号seq会改变(没有传数据则不变),而ack不变。这时候服务端就会进入LAST_ACK状态,表示最后确认一次。
第四次握手:客户端在接收到FIN之后,就会进入TIME_WAIT状态,接着就发送一个ACK和seq=u+1,ack=w+1给服务端,这时候服务端就会进入CLOSED状态。而客户端进入TIME_WAIT状态的时候必须要等待2MSL的时间才会关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