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向对象的简介
-
Python 是一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
-
所谓面向对象的语言,简单理解就是语言中的所有操作都是通过对象来进行的
-
面向过程
- 面向过程指将我们的程序分解为一个一个步骤,通过每个步骤的抽象来完成程序
+这种编程方式往往只适用于一个功能,复用性比较低
- 面向过程指将我们的程序分解为一个一个步骤,通过每个步骤的抽象来完成程序
-
面向对象
- 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关注的是对象,而不注重过程,对于面向过程一切皆对象
- 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将所有功能统一保存到对应的对象中,要使用某个功能,直接找到对应的对象即可
+这种编码方式比较容易阅读,并且易于维护,容易复用.但是编写的过程中不太符合常规思想,编写相对麻烦
-
什么是对象?
- 对象就是在内存中存储指定数据的一块区域
-
对象的结构?
1.id(标识)
2.type(类型)标识当前对象所属的类型
* 类型就决定了这个对象有哪些功能
3.value(值)对象中存储的具体的数据 -
对象分为2类
1.可变对象 值可以改变
2.不可变对象 值不能改变
2.类(class)
- 我们目前学习的都是Python的内置对象,但是内置对象并不都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所以在开发中经常要自定义一些对象
- 类简单理解,它就是相当于一个图纸,在程序中,我们根据类来创建对象.
- 类就是对象的图纸
- 我们也称对象是类的实例(instance)
- 如果多个对象是通过一个类创建的,我们称这些对象是一类对象
#语法
class 类名([父类]):
代码块
- 类也是一个对象,类就是用来创建对象的对象
- 可以像对象中添加变量,对象中的变量称之为属性,
语法: 对象:属性名 = 属性值
class MyClass:
pass
mc = MyClass() # mc是通过MyClass创建的对象 mc是MyClass的实例
# isinstance() 用来检测一个类是否是另一个类的实例
r = isinstance(mc,MyClass)
print(r)
# 类也是一个对象 类是一个用来创建对象的对象
# 类是type类型的对象,定义类实际上就是定义了一个type类型对象
print(id(MyClass),type(MyClass))
# 可以像对象中添加变量,对象中的变量我们也称之为属性
# 语法 对象.属性名 = 属性值
# mc.name = '葫芦娃'
print(mc.name)
输出结果:
True
140486099662624 <class 'type'>
葫芦娃
3.类的定义
- 类和对象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的一种抽象
- 事物包含两部分:
1.数据(属性)
2.行为(方法) - 调用方法
对象.方法名() - 方法调用和函数调用的区别:
如果是函数调用,调用时有几个形参,就会传递几个实参。如果是方法调用,默认传递一个参数,所以方法中至少得有一个形参 - 在类代码块中,我们可以定义变量和函数
1.变量会成为该类型实例的公共属性,所有的该类实例都可以通过 对象.属性名 的形式访问
2.函数会成为该类实例的公共方法,所有该类实例都可以通过 对象.方法名的形式访问
class Person:
# 在类中定义的变量,将会成为所有实例的公共属性
# 所有实例都可以访问这些变量
name = '葫芦娃'
# 在类中定义的函数我们称之为方法
#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类的所有实例来访问
# 如果是方法调用的时候默认传递一个参数,所以方法中至少要定义一个形参
def speak(a):
print('葫芦娃救爷爷')
p1 = Person()
p1.name='金刚葫芦娃'
print(Person.name)
print(p1.name)
p1.speak()
#实例为什么能访问到类中的属性和方法
#因为类中定义的属性和方法都是公共的,任何该类的是咧都能访问
输出结果:
葫芦娃
金刚葫芦娃
葫芦娃救爷爷
- 属性和方法的查找流程
当我们调用一个对象的属性时,解析器会现在当前的对象中寻找是否还有该属性,如果有,则直接返回当前的对象的属性值。如果没有,则去当前对象的类对象中去寻找,如果有则返回类对象的属性值。如果没有就报错.
class Person:
name = '葫芦娃'
def speak(a):
print('大家加油!!')
print(p1.age)
输出结果:
报错:'Person'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age'
- 类对象和实例对象都可以保存属性
4.参数self
4.1属性和方法
- 类中定义的属性和方法都是公共的,任何该类实例都可以访问
- 属性和方法的查找流程:
- 当我们调用一个对象属性时,解析器会先在当前的对象中寻找是否还有该属性,如果有,则直接返回当前的对象的属性值。如果没有,则去当前对象的类对象中寻找,如果有则返回类对象的属性值.如果没有就报错
- 类对象和实例对象中都可以保存属性(方法)
1.如果这个属性(方法)是所有的实例共享的,在应该将其保存到类对象中
2.如果这个属性(方法)是某个实例独有的,则应该保存到实例对象中
3.一般情况下,属性保存到实例对象中,而方法需要保存到类对象中
4.2 self
- self 在定义时需要定义,但是在调用时会自动传入
- self的名字并不是规定死的,但是最好还是按照约定使用self
- self总是指调用时的类的实例
# 定义一个表示人的类
class Person:
name = '葫芦娃'
# 如果是方法调用的时候默认传递一个参数,所以方法中至少要定义一个形参
# 第一个参数就是调用方法的本身
# 如果是p1调用,则第一个参数就是p1
# 如果是p2调用,则第一个参数就是p2
# 一般我们都会将这个参数命名为self
def speak(self):
print('加油!!%s'%self.name)
# print(a)
p1 = Person()
p2 = Person()
p1.name = '钢铁侠'
p2.name = '绿巨人'
p1.speak() # 加油!!钢铁侠
p2.speak() # 加油!!绿巨人
输出结果:
加油!!钢铁侠
加油!!绿巨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