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不讲礼貌的问题上,教育的时候不注意语气很粗鲁的方式指责孩子。孩子会模仿家长的神态和动作以及表达感情的方式,从而继承了家长的态度和观点,所以家长不能用打骂的方式来让孩子明白,要懂礼貌。
家长认为指责和唠叨能够让孩子朝着更好的方向转变,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潜移默化中,孩子继承的很可能是家长的恶劣态度,而不会变得懂礼貌,讲礼节。所以家长要经常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尽量采取启发和开导的教育,多一点包容,少一点责骂。比如孩子见了人不打招呼,家长不能当着外人的面就训斥孩子,可以先告诉他怎么做,等到回家之后和孩子谈论这个问题。要让孩子用客观的态度去对待与他人的摩擦,很多时候孩子之间出了问题,他们自己没有觉得怎么样,反而是家长想的太多,导致问题更复杂。如果家长能够更加客观的看待问题,孩子可能就会更好的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矛盾,提升社交技巧。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明确要求错的就是错的,不能今天要求严格,明天就松懈了,对孩子来说,家长的要求就是他们行为的标杆,父母一定要明确态度,坚持立场。要让孩子知道文明礼貌和粗鲁无礼之间的区别在哪,这样才会有利于有助于及时纠正孩子的不礼貌行为,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礼貌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更多的是习惯,而这种习惯的建立需要家长的提醒和督促。不是塞一堆道理给孩子,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影响。礼貌教育可以先在家里进行,一家人早起,要相互道早安,晚上睡觉前,要相互道晚安;一家人用餐时,可以让孩子帮家长盛饭;一家人外出遇到熟人,引导孩子正确的称呼人打招呼问候,提醒孩子多用“请”“谢谢”“对不起”这些礼貌词语。礼貌教育其实是点点滴滴的生活教育。当孩子有不文明礼貌的言行时,父母要及时明确的指出孩子行为的错误所在,并告诉孩子应该怎如何去做。但要尽量避免当众批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