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母亲的关系,曾经很是疏远,甚至有种要逃离的感觉,始终不明白,于这个抚育我长大的人,为何感觉隔了千山万水。
回老家,母亲跟着后面问要不要带什么东西,我没好气的回“不要”;
打个电话给我,开口问“你在干什么”,有种被监视和厌烦的感觉,急忙怼回去“没干什么”,匆忙聊几句挂断;
到我家时,母亲想给我做点咸菜煎饼做早餐,告诉她“不要,那些都能买到,你歇歇”;
不只是和母亲,我在朋友关系中的模式也是极度敏感,害怕受伤,不敢轻易的相信他人,对世界充满了不安全感。两年前的情绪低谷,一度让我怀疑整个人生,对自己绝望至极。
史蒂芬.科维说:“每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未必与现实相符,是一份地图,而非地域本身,是由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经验及选择打造而成,我们会透过它来窥探万事万物”。
我和母亲的关系,也窥见了我与世界及他人的关系,我用过往经验及认知形成的地图来看待所有,包括我自己。
所以,我不得不回看人生中和母亲经历的一点一滴,了解地图的形成—自我救赎。
01,亲密时期
回想,小的时候在母亲身边生活了6年,母亲在家务农,父亲在家附近的窑厂上班,她经常带着我和弟弟去田里锄草,去菜园种菜,金黄的油菜花,埂上的小虫子都是我们童年玩耍的对象。
也记得夏天农忙的时候,母亲很早便要起床,她干起农活来很卖力,从早上到天黑,很少看到她,即便看到,也是忙碌的背影,那衣服总是汗湿的,却也不肯休息,这样的日子伴随着炎热和知了的鸣叫,显得格外深刻。
忙完了田里就回家做饭,我们三个人在灶台的时光比较多,我负责烧火,弟弟在一边玩,母亲则很快就做好一桌饭菜,很多个夜晚,伴着煤油灯,烧一锅菜饭,等着父亲下班归来,日子不富裕,但是很温馨。
母亲特别勤劳,爱整洁,我和弟弟常穿着洗的干干净净的衣服,口袋里面放一张手帕。冬天穿的罩衣也常换洗,脸上会涂抹香香,夏天每晚擦上痱子粉,邻居们每看见,都会夸赞母亲:“两个孩子养的真好”。
她还会给我们做鞋子,记得有一双红色灯芯绒面的鞋子,是我最爱穿的,轻便又很鲜艳,直到鞋面掉了颜色,鞋底磨平了,我还是舍不得丢掉。
那时,总喜欢跟着母亲,虽然也有着急上火的时候,但我就是愿意做她的跟屁虫。
02,分离和创伤
后来,父亲和母亲要去县城创业,把我放在爷爷奶奶身边,爷爷奶奶都是很朴实善良的人,多半时候因为忙,他们不会管我,任我在村里东家跑到西家。那个时候很自由,但是和母亲的分离却在心里留下了深深的恐惧,邻居看到我会开玩笑:“你妈妈不要你了,带你弟弟走了吧”。
这样的事常会发生,所以那段和母亲分离的岁月,记忆里是灰色的,经常独自一个人在夜里哭着哭着睡着了,因为想念母亲,而又无处诉说,更有深深的丢弃和不被爱的感受常伴左右。
我与母亲的关系,从那时开始疏离的。
偶尔,母亲会回来看我,我很想念她,但却开始不愿意与她亲近,明明心里很难受,很委屈,但外表装作很坚强,不想有过多的情感表露,这样不会显得自己没用。另一方面,也是不想让母亲担心,没有她在的日子,我也过的很好的。
不想让身边的人为我担心,不表达自己的脆弱和忧伤,是很早就学会了的事。
母亲离开我的时间大约有两年,那两年我像个野孩子,整天灰头土脸的玩,冬天脸上被寒风吹成“萝卜丝”脸,头发常是打结的,有时候还有跳骚……
有次,奶奶给我用豆子捻了一个耳洞,就是用一颗黄豆在耳朵那里使劲揉,揉到那块肉变薄了,然后用针直接穿过去。
那个想要变美的年纪,为了能和其他伙伴一样带上耳坠,就忍着痛让奶奶穿,可是因为没有消毒,导致发炎感染,两边穿线的地方都开始溃烂了。
母亲有天回来,看到如此情景,生了很大的气,她把我耳朵上还挂着的黑线,连带着化脓的血肉一起拽了下来,斥责我为什么要搞这个,女孩子家斯斯文文的不好嘛,搞什么耳洞….
现在回想,母亲因为无法照顾到我,看见这双发言溃烂的耳朵,满是疼惜,可又无法表达,便把心疼化为指责,痛斥我的行为,心里一定也在恨自己的无能为力。
只是,我当时无法理解这些,而开始觉得女孩子打扮自己不好,想要变美会让我觉得羞耻,甚至对自己身为女孩产生厌恶。
03,失去自己
两年后,母亲回来了,我为又可以和她一起生活而开心,好像也一下子长大了许多,因为,大人们告诉我,只有听话懂事,母亲才会喜欢我,不会离开我,我信了。
我读书识字,不惹母亲生气,为她分担家务,也慢慢成为母亲眼中那个听话懂事省心的孩子。
母亲特别聪明,无论数学还是绘画,她都能辅导我,文艺方面也很有天赋,在家乡的基督教会里唱歌跳舞,她都行。但同样遗憾的是,母亲拥有这些天赋和才能,却没能考上高中,在家务农,成为她心中永远的痛,于是她最看重我和弟弟的学习。
也因为她的才能和要强,在辅导我学习时,常常会谴责我不够聪明和努力,考了好成绩母亲会很开心,考差了便是一顿斥责,考试成绩成了她心情好坏的标准。
而我却越来越不开心,没有自主钻研的动力,失去对学习的乐趣,我为总不能让母亲满意而愧疚,只好深深的压抑自己,乖乖的坐在书桌前。
《母爱的羁绊》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了赢得母亲的爱和赞誉,女儿一直艰难的寻找“正确”的方式去回应母亲。女儿意识不到她取悦母亲的行为完全是任意的,仅仅取决于母亲自己的想法”
04,反省与自救
爱与恨的交织,想亲近却又不敢亲近的悲凉,更害怕被母亲责备嘲讽的感觉,那些感觉像猫爪一样,在心里挠,很是难受。
因为极其不喜欢这样的感觉,长大后,便用愤怒和斥责来面对母亲,继而又伴随着愧疚,我与母亲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
张德芬说:我们内心的纠结大部分都源于我们的孩童心态——觉得委屈,觉得对方应该要怎样,要找人为我们的情绪埋单,而不是自己去负责。如果有一天,你厌倦了这样的戏码,愿意长大成人,就有希望改变。成人愿意享受孤独,接受痛苦,而不去逃避或者要别人负责。
我看见,虽已成年,心理上却还是依恋着母亲的,渴望获得她的认可和爱,害怕被她看见我的脆弱和眼泪,不敢和她表达真实的想法。
如果我足够了解,我会明白母亲离开我是迫不得已的苦衷,如果我足够了解,我会懂得母亲的指责和谩骂是为了让我成长的更好。如果我足够了解,我会看到母亲的爱一直都在,只是她的方式扭曲了对爱的表达。
我需要认识到,爱和价值不是通过乞讨母爱获取的,我可以勇敢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爱自己的身体和心灵,跟随内心真实的想法,我完全可以学习自给自足,充盈内在,不再向他人(包括母亲)寻求爱。
鲁米说:
你今生的任务不是去寻找爱,
只是寻找并发现,
你内心构筑起来的,
那些抵挡爱的障碍。
于是,我写了一封信给母亲,告诉她这些年想法和感受,试着从内心去和解。
母亲回我了,很多,清晰记得一句:女儿,原谅我那时不健全的爱,只要你过的好,就好了,其他的都不重要!
是的,我知道,我和母亲的关系只在于我是否足够了解我自己,爱我自己,勇敢做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