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
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
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
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
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
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
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
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
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
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
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
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
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
分开,不是差不多吗?”
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
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
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着:“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
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进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玻不上一点钟,差
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
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
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
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
师。
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 。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
生。
—此文摘自 胡适 <差不多先生>
看了此篇文章不知你会作何感想?
“差不多先生在我们生活中常常看到,或许他会是你和我,是追求差不多的大家。”
就像每天清晨的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去工作,却抱怨着睡眠不足,精神不好,没有办法完成
工作。但是你还记得前一天晚上躺在床上无聊地刷朋友圈、刷微博、追泡沫剧到深夜。其实
加班也不过到七八点,如果理智点告诉自己早点关机睡觉,会不会和现在不一样呢?效率再
高点就能完成工作,升职加薪其实并不难,但是每次拖拖拉拉就会给别人留下没有那么利落
专业的印象,若有好的机遇,怎么会给你呢?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知易行难”(比如,那些平时什么事情也做不好的人,最容易瞧不上别
人,动不动就觉得自己比别人优秀,只是自己不屑于去做而已)不然也就不会出现那么一
句“听过了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从来没有跨过那道门槛,我们大部分人
都习惯性地低估门槛的高度,认为自己已经到了跟前,再迈出一步就顺利踏入佼佼者的行列
了。
想要打破这种“差不多”的心态,最好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先把一件小事情做到足够好。有过
一次类似的体验,你马上就会破除在其他事情上“差不多”的幻想,转而踏踏实实地认真做
事。事情的发展多半类似,所以不要好高骛远,先从把身边的一件事情做好开始吧。
或许我们都需要去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看看自己所处的位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