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2018年4月14号),正式开启了我的兼职第二次活动。同样的内容,同样的节奏,同样的活动方式,我表示已经能很好地适应这里的一切。
然而,下午的童学馆老师们口中的“过课”让我的心一下子从云端跌到了谷底。过的是周日上午的试听课,数学活动,针对的是小班的孩子。可一节活动内容包含了数数(20以内),认数字(50以内),点数对应,单双数等。一节活动的内容超级多,而更重要的是,这些内容并不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小班的孩子数字要求是3以内,3以内啊,你说,当46,28,35,37,14等这些数字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孩子怎么可能认识呢!活动前,我跟我的主班老师交流过这个问题,但是她也没办法啊,课程就是这样的啊!第二节课的内容是图形和算盘,这两个活动应该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因为可以操作,因为新鲜好玩。可在描述正方形的时候,竟然说正方形是四条边基本相等,四个角基本相等的图形。我的老天,原本严谨科学的数学活动,在这里只是玩笑吗???
仔细想想,为什么孩子们在上了幼儿园之后,还要去参加这种课外的各种辅导班,难道这里的活动比幼儿园的更科学?显然不是。我想,之所以一节活动的内容如此之多,并且严重超过孩子的纲要,大概正是为了满足孩子家长的那颗虚荣心吧,也许他们会在某个场合骄傲地告诉他人,你的孩子会数3以内的数字,可我的孩子已经数到50啦!
幼儿园里的活动以游戏为主,孩子们在游戏、操作中活动数学思维和能力的体现和提升。可我在这里看到的却是多年前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育,这与拔苗助长有何区别。我的主班老师是中文系毕业,可她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仍然是死背教案,不关注孩子的活动状态,只管自己的任务要完成。也许这是每个没有经过专业幼儿教育训练过的老师的通病吧!
真的为孩子的未来堪忧。也许我该做个追踪调查,研究这些早早进入各种培训机构的孩子们,多年以后都怎么样了!
我的孩子还是趁着现在有机会,早上多睡会觉吧!我想即便真的要去学什么,那也得是她感兴趣的艺术,只为提升自身艺术气息和素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