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的暴雨,接送儿子钢琴班,浑身淋透了。好在一切比较顺利,儿子的考级视频全部录完,加了两天班突飞猛进,终于大功告成。
每年的七月十五前后,都是婆婆最忙碌的日子,从前在初十以后就开始忙碌了,准备过十五事宜。在院子里的大锅烧上碳,整整蒸三天桃桃馍馍,十四上午和土豆粉,下午炸烧豆腐和丸子、红薯、土豆,晚上就是正宗的五台烩菜,油里煎上麻花和杏仁,烧山药、烧豆腐、丸子烩粉丝和金针,热乎沓沓的烩菜上桌,成了美味佳肴。
公公往往会在电锅里炖上一锅肉,吃的时候挖一勺子红烧肉,色香味俱全。
七月十五婆婆必雷打不动地给我们蒸年糕。
本以为雨天阻隔了看戏的热情,不料天公作美,2点时雨过天晴,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3点钟我带着儿子回到沟南里穿过牌路直奔戏场院,看到看戏的人并不多,但是电动车、骑车、人流都不断朝这个方向涌。我骑着电动车带着儿子穿过大街小巷回到婆家,带婆婆去看戏。4点时,我骑着小电驴带着婆婆和儿子,还架着两个马扎和一个小凳,浩浩荡荡来到戏场院,我们三先把凳子放下在整个戏场院溜了一圈,空荡荡的,摆摊的很少,没有以为孩子们玩的城堡、旋转木马、跳床,没有烧烤摊,只有零星的几个摊,卖瓜子的、卖香油的、玩各种小玩具的,从前整个胡同都是摆摊的,卖布的、卖衣服的、卖鞋子的,有的是购物中心的商户出来摆摊处理旧存货,今年没有摆摊的,不知道是戏最后一天的原因,还是压根就没有。我们坐在戏场院中间,婆婆前后左右看了个遍,跟我说你看看前前后后大多都是白头发的老人们,年轻人看戏的不多,罗宝听不懂台上咿咿呀呀,不是武打剧,吸引不了他的眼球,拿着他的阿衰漫画书津津有味地读着。
我们去了时已经唱到第四场了,磕着瓜子,看起了忻州地方戏——北路梆子。人们说是新戏,问了好几个都不知道什么戏,所以看了半天也不知道是什么戏,只看了一段情节。一个楼被放火这位女子挑窗逃出,管家以为她被火烧死了,后来是被一个傻舅舅救了背到山洞里每天给她送吃的。后来场景切换到结婚场面,洞房花烛夜,状元郎与大家闺秀,状元郎对大家闺秀甚是满意,这位小姐却是代替姐姐嫁来的,上下打量着状元郎,有点心照不宣……
婆婆碰到一个旧识,于是两个人见面有聊不完的家长里短。后来罗宝看书看的嫌吵呢不耐烦地要回家,我给婆婆买了瓶香油我们就回家,罗宝转了一圈没有想要的玩具,只勉强看中了一款宝剑,小时候也是这里唱戏买个一把长宝剑,这次我没给他买。
回到家,二哥一家也回来了。于是婆婆张罗着做饭,蒸年糕,烩菜。以往每年十五都要蒸年糕,今年十五她累得我们也都没有回去,昨天十六我们晚上才回去的,今晚都在婆婆又像往常一样为我们忙碌,真的是妈在家在,父母在,人生尚有归途。
婆婆虽然70多岁了,有时身体劳累不能多做活,但是她做饭的速度与厨艺丝毫不减,50分钟的时间一锅烩菜,年糕上桌了,我炸了一盘,婆婆让我们都去吃,她炸剩下的,永远是她在灶前忙碌,让我们围坐桌前吃,这就是中国传统的伟大的母爱。
现炸的年糕俘虏了每一个罗家人,一家人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开开心心,一顿美味佳肴。婆婆的烩菜,我们越吃越香,原本不准备多吃的我们都成了干饭将军,因为实在太好吃了。罗宝爷爷最爱吃糕,然后度的下一代罗家兵都爱吃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