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对我的爱,似乎总没有父亲表现得那么明显。
小时候,父亲在外地工作 ,母亲一人在家务农,带着我和弟弟。烦躁的时候,她会骂我们不听话;和弟弟打架的时候,似乎落在我身上的巴掌比落在弟弟身上的重;过年的时候,好不容易冲的红糖水,似乎弟弟的比我更甜更多;当我为弟弟不帮她做事教训他时,母亲反而会责骂我。
然而现在,回忆起在乡下过完的十一年时光,留在脑海的,只有每天早上上学前,坐在矮板凳上,端一碗母亲炒好的菜饭或者蛋饭,拌上一坨猪油,香喷喷地吃着。等母亲为我编好长长的辫子,再呼朋引伴欢快地上学。
97年大学毕业工作后回家看母亲,正好母亲和几个人坐在街边聊天,说街上谁谁谁舍得买衣服。母亲看着我,抱歉地说,我们亏欠了你啊,读书时没给你买过什么好衣服。现在自己赚钱了,多买点好衣服穿。差点泪涌,记起了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母亲带着弟弟到爸爸工作的镇上去了,我因为小学只剩下最后一年了,就没跟去,寄住在姑妈家。小学毕业前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妈妈特地从工厂请假回来,带着新买的漂亮的紫花裙子,让我荣幸地扛上了学校的旗帜,走在了游行庆祝队伍的最前面,收获了不少艳羡的目光。后来大了,因为自己执着的读书梦,一直在外面住读,高中、大学都是自己买衣服,从来没有觉得不如别人。毕竟八九十年代的中国,还是一个欣赏朴素美的时代;毕竟有一个双职工的父母,比起好多父母务农的同学,我手头比他们都宽裕。对此我常常是心怀庆幸与感恩的,而母亲,却总是为自己没有将最好的给我而内疚。
00年底刚生了孩子 ,伤口好久没愈合,月子里是母亲过来照顾的。虽然事事不用操心,但有时候还是忍不住要亲自去抱抱孩子,母亲看不过去,抱怨说:我心疼你,你就多休息。你倒好,又心疼自己的娃去了。唉,真是自己生的自己疼啊……
孩子小,父母只能两地分工:父亲不会做饭,就来帮我带孩子;弟弟弟媳在外地工作,母亲就在家照顾侄子读书。虽说父亲在我这,但母亲一直不放心,因为开大货车大半辈子的父亲做家务是个彻彻底底的门外汉。打电话的时候,母亲总要叮嘱父亲,买菜要天天换花样,地要勤拖,要记得拖门背后,洗碗要洗干净点……父亲不胜其烦。带孩子上十年,父亲在母亲的遥控指导下,家务居然干得井井有条了:买菜,洗衣,拖地,样样精通;有时我们不能做饭时,他还能做出女儿爱吃的菜。母亲很是得意。
孩子们都大了,父母也闲下来了。住在小街上的父母闲不住,虽然好多年没干过农活了,还是接点街边村子里无人耕作的地种种,找点附近工厂力所能及的事做做,倒也充实。没事的时候,总想叫父母来住几天。父母总是来去匆匆,说住我这里没事,闲不住;说住在这里生活贵,花我们的钱不好;总是一来就扛一大袋乡下的新鲜米,买一大袋乡下的新鲜菜;每次匆匆而来,最多住个三两天就走,走的时候还要塞给女儿零花钱。然而,一旦我们这里忙了,老公生病住院的时候,积攒的换季衣服要大洗的时候,周末加班或外出,无人照顾女儿的时候,母亲总是及时赶来,忙完了就走。
最近一次母亲过来,是四月,她的生日将至。本来是打算周末回去给她过生日,母亲不同意我们抛下上课的女儿回去;叫她和父亲一起来住几天,她也不愿意,说附近蛋厂缺人,正忙着哩,一天可以赚大几十块钱哩。正好跟着老公原先报名的单位的一日游推迟到了这一周末,牙医又打电话叫女儿这周去看牙齿。于是打电话叫母亲来照顾女儿一下。母亲立刻辞掉手上的活来了。
四月的周末,春光明媚,我和老公心无牵挂地在外面开开心心玩了一天。母亲一大早带着女儿先看牙医,再送去上课,回家后洗完了我积攒在一起的冬衣,做了正宗的家乡菜等着晚归的我们回来。
第二天,母亲的生日,派弟弟去提蛋糕,糊涂的弟弟居然拿了个六十的生日蜡烛回来了,而母亲其实已经六十五周岁了。母亲开心地笑着说,老是六十岁就好了。尝了一小块蛋糕,母亲高高兴兴地看着我们分吃完蛋糕,又到厨房去忙活了。不一会儿,就传来了熟悉的香味。突然悟出:在母亲的心里,被我们需要着才是最大的幸福吧。
有母亲的感觉真好,四十多岁了,和母亲在一起时,我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小姑娘。上了公交,母亲第一反应竟是帮我抢个座位;菜场买菜,不管多重的菜,母亲双手提满了都不要我提;进店买衣,母亲只选便宜的给自己;回到家里,只要母亲在,拖地,洗衣,做饭,洗碗……我想都别想。母亲说,平时我帮不着你就算了,我在这里,你就歇着吧。
我于是躺在沙发上,吃着母亲削好的水果,看着喜欢的书,在春风沉醉中,享一片岁月静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