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的推动下,从矿业、房地产业、股市等领域释放出的大量热钱,转向投入到国家大力扶持的文化产业。
由此,获诸多国家政策扶持的电影行业领域,更是迅速吸引大量资本地疯狂涌入,投资影视顺势成为了“淘金热”,以共享电影市场发展释放的大红利。截止目前,诸多现象表明,大量圈外资本的疯狂涌入,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等因素,不少资本仅仅成为了这场“淘金热”的牺牲者,投入大量资本最终“血本无归”!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利好政策频出的诱惑下,资本盲目涌入新领域往往均要承担更大的风险,而凭借一定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理性分析项目,选择更适合的参与方式,才能更大化地降低投资风险。电影投资“淘金热”历程再一次验证了该真理。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更多人观影习惯亿逐步养成,看电影成为了也来时逐步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在这一大背景下,随着相关意识的觉醒,投电影这一更具精神高度的投资方式,也成为了越来越多人进行投资理财选择。
据相关调查,在不同时期的市场态势下,针对不同的受众以及相关要求、爱好等方面,电影投资方式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入伍电影投资“淘金热”的各种姿势解锁:
1
影视投资基金
“影视投资基金”泛指投资影视项目股权、版权购买的公募、私募基金,包括专项基金和投向中包含影视文化产业的非专项基金。
以文化产业基金的形式来投资运作影视项目的模式,除了有专业的影视基金外,几乎所有的大中型PE都设立了影视投资部门,或者干脆成立影视子基金公司。
例如:2014年经纬创投投资韩寒导演的《后会无期》,制作成本6000万元。经历8个月的投资制作之后,实现超过6亿元的票房回报,成为PE机构投资电影的典型成功案例。
综合来看,在国内以影视业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基金,大多采取的组织方式为合伙制私募基金。
小提示
合伙制私募基金,包括普通合伙人与有限合伙人。负责管理基金的机构充当普通合伙人,负责基金实际运作;有限合伙人为主要出资者,投入绝大部分的资金,但并不负责事物执行,对基金承担有限责任。
其实,从现实案例来看,充当普通合伙人的负责管理基金机构,在资金配置专业能力以及影视相关的专业性上更具优势,往往也会投入一定资金,但出资比例往往只占基金很少部分或者以劳务出资。由此,合伙制私募影视基金往往成为可“富人+能人”的结合。
这一“富人+能人”的结合,在资金进入方面便天然地具备高门槛。
2014年7月11日,证监会正式公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合格投资者单独列为一章明确的规定:
01“合格投资者”应该具备相应的风险识别能力以及风险承担能力;
02 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能低于100万元;
03 投资者的个人净资产不能低于1000万元,个人的金融资产不能低于300万元;
04 个人的最近三年平均年收入不能低于50万元。
成熟的机构性有限合伙人,在数量上也就有一定限制:
据相关规定,有限合伙企业由2个以上50个以下合伙人设立,这意味着有限合伙的合伙人最多不超过50人,除非其他法律对某种情形的有限合伙有另外的规定。
综合来看,影视投资基金主要针对的是具备强资本实力的高端客户。此前,这一电影投资形式曾一度盛行,特别是在2008年股市不景气,以及各地为吸引投资提供优惠政策等大背景下,私募基金可谓是迎来繁荣。
而就受政策大力支持的影视行业来说,影视投资基金也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涌入。但电影投资本身,在以往较长时间段内也由此被“塑造”成只有大财团、强资本才能玩得起的“高冷形象”。
2
影视公司投资
这是数年来最为普遍的电影投资方式,正如我们所知,明星背后大多均有经纪公司,或者会成立个人工作室,当他们参与某个影视项目或者其他项目,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影视相关公司名义参投。
这一参投方式同样具备一定的资金门槛,要求单份参投资金额度一般在影片总投资的5%以上。例如:
据相关信息显示,《红海行动》总投资5个亿,32位电影投资方的参投资金均在2500万以上。
不得不提的是,通过这一方式参与到电影项目的投资,还包括“资源入股”。例如:
演员零片酬参演,但往往都是将应获片酬参作为参投这部电影的资金。此外,一些影视相关公司同样可资源入股,例如猫眼参投某部电影项目,直接提供影片相关的部分宣发工作,将理应支付的“酬劳”来投资这部电影,后续以该参投份额参与到电影票房的分账中......
3
众筹投资电影
众筹,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由发起人、跟投人、平台构成,具有低门槛、多样性、依靠大众力量、注重创意的特征。
随着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在电影回报高回报的刺激下,电影投资众筹这一概念曾迅速“蹿红”。《十万个冷笑话》《叶问3》《黄金时代》《大鱼海棠》均为众筹电影投资的案例。
但历年来,众筹投资电影始终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并没有成为一种普遍化的实践,截止目前,众筹投资电影的案例也远远不达10个,该电影投资类型也正在向这个时代告别。
众筹投资电影退出电影市场,很大原因是受到相关法律的约束。
按规定,众筹参与人数不得超过199人,在对于电影近亿,上亿甚至数亿的制作成本来说,这一规定成为了众筹投资电影的最大“挡路石”。
除此之外,众筹投资电影自身可操作性不强,并缺乏案例,缺乏成功案例。从近几年来看,民众对众筹投资电影的热情始终不高。
4
电影衍生品投资
电影相关衍生品的开发,往往贯穿于电影项目推出前后的整个过程。在电影投资项目推出前,片方可选择授权给相关机构,进行该电影相关衍生品的研发,生产以及最终的销售,消费者可以通过购买某部电影的相关衍生品,最终一定的投资回报,例如电影衍生品升值、电影票房分红等。
此前,在一段时间内颇具话题的电影版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属于电影衍生品范畴,但从电影版票本身来看并不具备较高的价值,从具体操作来看,电影版票更多的是一种门票凭证。从市场表现来看,本身具备一定价值的电影衍生品,相对来说更受电影投资人的青睐。当然,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平台本身实力以及电影项目本身市场竞争力。
电影衍生品投资,起步相对较晚,但这两年的发展速度十分可喜,普遍接受度相对广泛。很大原因在于,电影衍生品投资在资金进入门槛方面更具灵活性,不仅仅局限于大额资金的进入,进一步拓宽了资金额度参投电影的区间,更具灵活性地补足了以往电影投资市场的短板(影视基金投资、影视公司投资门槛基本均在数百万、数千万)。当然,这也是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进一步激发电影市场发展活力的一大必然结果,让更多人力量参与进来,进一步带动观影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简单来讲,通过影视衍生品投资,参与资金可以是数百万、数千万,但也可以是数十万、数万......影视衍生品投资为更多人、更多普通人打开了进入电影投资市场的大门,创造了共享电影市场发展大红利的机会!
随着电影市场发展红利的大释放,电影投资市场之争愈演愈烈,电影投资平台层出不穷展开激烈的角逐争夺电影市场中的一席之位!与此同时,在市场红利的“利诱”下,也不乏出现一些“伪电影投资平台”,以投资电影之名进行资金相关操作,例如被多次曝光的电影投资日息平台(如国唯、中金影视等),用实际案例一次次“强调”着理性分析的重要性!
在这场“淘金热”中,作为(潜在)电影投资人更是要始终秉持理性,合理配置资金,择更优的电影投资参与方式:
在电影投资平台、电影投资项目的选择上同样需要始终保持理性。例如,做出电影项目投资选择之前,核实平台与影片存在怎样的联结、是否具备影片相关相关授权以及相关经营资质等。
在电影项目选择上,更是需要从影响一部影片质量、影响一部影片市场热度的几大要素出发,例如影片本身内容是否具备一定受众、影片内容又是由谁来呈现(包括导演、道化服、制作、演员等)。除此之外,影片宣发方实力如何,也是做出投资选择之前不得不衡量的,宣发工作是否能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影片市场热度。
本公司有多部优质电影项目真正招收合伙人,期待加入,具体电影项目介绍书请加微信索取电影投资咨询微信:ZJ0401BY,你值得拥有的财富讯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