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河对岸的远方(四)

在河对岸的远方(四)

作者: 银河系的葬礼 | 来源:发表于2017-11-25 17:44 被阅读14次

    作为俄语专业的大学生,林月华深谙晨读对于学习语言的作用,因此她每天都早早起床,站在宿舍楼后面的荒丘上大声朗诵俄语,有时候也会约上几个和她一样同为翻译的好友,大家共同进步。于是每天清早,当第一缕绯色的霞光洒上塞外大漠时,土丘上都会响起一阵阵读书声,仿佛合唱一样。有时一两个苏联专家经过,都会好奇地向他们瞥来目光。林月华直到很久很久以后都还会怀念起这些玫瑰色的清晨,这些年轻的好时光。

    但危机总是要来。这天早上,林月华早读完后匆匆赶去教室给维瓦廖翻译讲课,却忽然得知苏联专家组所下发的规定,从这周起,专家每天原有的三个小时授课时间压缩成一个小时二十分钟,每周只授课两天。这就意味着一周只能有不到三个小时的听课时间了。并且,专家组又规定,不准许任何中国人在没有苏联专家带领的情况下私自接触设备、图纸、资料,就算是想要“课后学习”也不被允许。

    据说,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导弹基地的副司令李福泽将军气愤地去找专家组负责人理论,却被挡了回来,专家组负责人理直气壮地说,这是莫斯科发来的命令,无从更改。

    林月华走进教室,望了一眼正站在讲台前慢悠悠整理讲义的维瓦廖。维瓦廖想必早就得到了消息,但他看起来淡漠无比——也是,这件事情对他而言只有减轻工作量的好处,并无任何损失啊 。林月华很想旁敲侧击地问问他,为什么你们苏联人要这样做?但心里一掂量,她还是作罢,咬着嘴唇默不作声地走到了讲台旁。

    台下的中国学员静静地等待着上课,谁也不发出一丝声音,他们中有些人甚至还不知道授课时间缩短的消息,林月华气哼哼地暗想,难道一会儿维瓦廖真会没讲完课就走吗?正在这时,教室原本关着的门突然被推开,一个苏联人走了进来,这是一名专家组的顾问,他看了看讲台上的林月华,然后用生硬的中文说:“上课的时候,必须把门打开。还有,课后所有人的笔记本都要上交,由我们统一保管。”

    说完话,他转身就出去了。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窃窃私语,上交笔记本就意味着他们不能在课后复习了,显然大家都非常不情愿。维瓦廖则若有所思地望着那位顾问的背影,什么话也没说。

    接着就开始上课。维瓦廖的讲课依旧和之前一样,逻辑严密、环环相扣,但十分深奥晦涩,要想完全听懂还真得花废一番功夫。许多人都觉得他的课十分枯燥,毫无趣味性,对于那些基础不好的学员来说,常常一整节课下来都是一头雾水。但是为了中国的导弹事业,大家也只能硬着头皮听下去,并且尽量把内容都记在本子里,好带回宿舍后慢慢研究。现如今忽然说不允许带回笔记本,还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了。

    时间过得飞快,很快一个小时二十分钟就到了。维瓦廖非常准时地合上了讲义,面无表情地说了句:“余下内容下周再说。”然后也不等林月华翻译,一回身拾起黑板擦,把满黑板的公式全部擦个片甲不留。

    林月华看得目瞪口呆。台下学员们刚要把这些公式逐条背下来,忽然间发生了这一幕,所有人都呆愣在原地。

    维瓦廖夹起讲义,头也不回地走了。这时方才的那位苏联顾问又走进了教室,要求大家把笔记本全部上交给他。当他看见黑板已经变得一干二净的时候,嘴角立刻掠过一个满意的微笑。

    从这时起,林月华在心中突然隐隐意识到,苏联人并不是真心实意想要帮助中国的。虽然她对于维瓦廖的不满与日俱增,但事实就是,中国人此时还完全没有抱怨苏联的资格。不管他们是否真心,弱小的中国都急切地需要他们的帮助,这就是让林月华连一句指责都不敢说出口的软肋。有时候,她又会倔强地想,难道离了苏联人的帮助,中国人自己就永远造不出导弹来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河对岸的远方(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fr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