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见微知著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28

见微知著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28

作者: 93bd497780ed | 来源:发表于2020-07-16 22:10 被阅读0次

见微知著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28

见微知著是一种能力。它需要的是眼光、定力以及敏锐的观察和思考力。“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或许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吧。有了这种能力,可以让我们从生活中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解决那些隐藏的危机。

狐偃与公子重耳应该可以算作是这样的人吧。说到重耳,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但是他登上王位之路还是充满艰辛的。他曾经是晋国的公子,但是因为骊姬之乱,被迫流亡在外近二十年之久。在这期间,他是有机会争夺王位的,但是由于狐偃对时局的准确把握,重耳对自己欲望的控制,他放弃了那次机会。

晋献公去世的时候,秦穆公曾劝重耳趁着国内大丧混乱之时夺取王位。“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秦穆公认为这是绝佳的夺取王位的机会。也难怪,在古代有很多王朝的更迭都是在先王驾崩之时进行的,比如秦二世胡亥,皇太极去世后的皇位之争等。但是狐偃却阻止了这次行动。他认为流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好东西,只有仁爱才是最宝贵的。这是非常冠冕堂皇的说法,也是狐偃对时局准确判断之后所做的决定。虽然晋国大丧,但是国内的权利争斗一定非常激烈,重耳在朝内没有可靠的力量支持。再加上他现在流亡在外,实力还没有到能掌控政局的时候,所以是不可以贸然回国的,那样也等同于羊入虎口。不如忍一忍,退一步,等到实力强大的时候再做。再者古时治国以孝为先,国君大丧就回来争夺王位,肯定会失去大家的拥护和爱戴,也是得不偿失的事。重耳也非常聪明,在遵守礼制的情况下回绝了秦穆公的好意。

对于这次回国争夺王位,还有另外一个版本的说法。当时狐偃之兄狐毛是到翟国迎接公子重耳回国的,想拥立他为君,但是重耳拒绝了。他说:“自己已经违背父意逃出晋国,父亲死了也不能按照礼制守丧,就已经很不对了,还怎们可以回去即君位呢?”

不管历史的真相是什么,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重耳总是站在守礼的角度拒绝,而这背后隐藏的关键原因还是他的实力不够。正因为他对时局有清醒的审视能力:没有实力稳定乱局,没有实力控制朝内的大臣等,他才能够继续忍辱负重,流亡在外,直到最后的登上王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见微知著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2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ijhktx.html